回覆列表
  • 1 # tonem30275

    意思是自古以來的賢聖之人,也都是大氣之人,越是遇到驚天動地之事,越能心靜如水,沉著應對。這句話出自晚清風雲人物翁同龢的一幅對聯。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江蘇常熟人,中國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書法藝術家。“靜”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符號,是中華民族自然作息、躬耕田疇、苦讀寒窗積澱而成的做人品質和審美追求。《管子》有“是故有道之君,其處也若無知、其應物也若偶之,靜因之道也”。認為保持內心虛靜,才能正確認識客觀事物。擴充套件資料:諸葛亮在《誡子書》中有這樣的表達:”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有道德修養的人,是這樣進行修養鍛鍊的,他們以內心平靜來使自己盡善盡美,以儉樸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慾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確堅定,不安定清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理想。品德高尚、德才兼備的人,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增長才幹必須刻苦學習。

  • 2 # 使用者774056550451

    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這句話出自晚清風雲人物翁同龢的一幅對聯。意思是自古以來的賢聖之人,也都是大氣之人,越是遇到驚天動地之事,越能心靜如水,沉著應對。擴充套件資料:類似寓意的句子: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出自《大學》,當眾人都在紛亂中時,安靜往往能讓人快刀斬亂麻,平息紛爭,化解矛盾。致虛極,守靜篤。出自《三國演義》,守靜”是為了恢復心靈的清明,安靜下來,梳理出最重要,也就是最根本的問題,其他的也就迎刃而解。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出自《菜根譚》,源於中國的傳統道家思想,為人做事能視寵辱如花開花落般平常,才能不驚;視職位去留如雲捲雲舒般變幻,才能淡然處之。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寵辱不驚、去留無意。這樣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北宋文學家范仲淹的名著《岳陽樓記》,意思就是不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孔夫子舊書網上貨助手批次上架商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