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目芊芊野渡頭,不知若個解忘憂? 細隨綠水侵離館,遠帶斜陽過別洲。 金谷園中荒映月,石頭城下碧連秋。 行人悵望王孫去,買斷金釵十二愁。 ——宋?俞紫芝《詠草》 鑑賞: 古詩鑑賞,往往忽視結構,一句一句翻譯,一個一個意象,肢解得不成樣子,可七律這種形式與內容高度結合的文學體裁,其實結構——大到詩人生平,小到句法、煉字,才是最重要的,不然必定會造成顧此失彼的局面。 從野渡頭這個地方滿眼望去都是茂盛青翠的小草啊,不知道這個草能不能幫助人們忘記憂愁?柔軟纖細隨著浮萍綠水漸漸侵入即將分離之人的住所,蔓延遠長伴著斜陽經過剛剛進行了告別的沙渚。昔日的繁華之地金谷園雜草叢生映照著月光愈顯荒涼,而同樣的金陵城碧綠的草色也讓人倍感悲傷像秋天一樣。路上的行人幽怨地望著王孫的離去,(這個草)簡直買斷了天下所有女子的哀愁。 整首詩以設問修辭貫穿始終,沒有即問即答,而是於其間先事鋪陳,所以如遊長廊,有迂迴曲折之美。在這裡面,我們發現幾乎全部的意象——野渡頭、離館、別洲、金谷園、石頭城、行人、王孫都是與草有關的,而且無不與愁相系,這樣一來其實是間接回答了“不知若個解忘憂”的問題的,而最後的“買斷金陵十二愁”斬截說下,收束全詩,就使得這裡的“詠草”具有了非但不能忘憂,且使人益憂的藝術張力了。
滿目芊芊野渡頭,不知若個解忘憂? 細隨綠水侵離館,遠帶斜陽過別洲。 金谷園中荒映月,石頭城下碧連秋。 行人悵望王孫去,買斷金釵十二愁。 ——宋?俞紫芝《詠草》 鑑賞: 古詩鑑賞,往往忽視結構,一句一句翻譯,一個一個意象,肢解得不成樣子,可七律這種形式與內容高度結合的文學體裁,其實結構——大到詩人生平,小到句法、煉字,才是最重要的,不然必定會造成顧此失彼的局面。 從野渡頭這個地方滿眼望去都是茂盛青翠的小草啊,不知道這個草能不能幫助人們忘記憂愁?柔軟纖細隨著浮萍綠水漸漸侵入即將分離之人的住所,蔓延遠長伴著斜陽經過剛剛進行了告別的沙渚。昔日的繁華之地金谷園雜草叢生映照著月光愈顯荒涼,而同樣的金陵城碧綠的草色也讓人倍感悲傷像秋天一樣。路上的行人幽怨地望著王孫的離去,(這個草)簡直買斷了天下所有女子的哀愁。 整首詩以設問修辭貫穿始終,沒有即問即答,而是於其間先事鋪陳,所以如遊長廊,有迂迴曲折之美。在這裡面,我們發現幾乎全部的意象——野渡頭、離館、別洲、金谷園、石頭城、行人、王孫都是與草有關的,而且無不與愁相系,這樣一來其實是間接回答了“不知若個解忘憂”的問題的,而最後的“買斷金陵十二愁”斬截說下,收束全詩,就使得這裡的“詠草”具有了非但不能忘憂,且使人益憂的藝術張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