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鬥轉方星移
-
2 # 天空雖不曾留下痕跡
古代官員赴外地上任,由於交通不便,又有期限的限制,所以一般都會選擇騎馬前行,這就是“走馬上任”的本來意思。後來隨著詞義演變,人們將官員擔任新的職務都通俗地稱為“走馬上任”,而並不特指去外地赴任。
“走馬上任”本來是一箇中性詞語,沒有褒貶之意。但在後世官場寒暄、應酬、往來中,“走馬上任”逐漸被用作褒義之詞。因為古代官員遷謫都有專屬名詞,比如罷、貶、謫、黜等等。“走馬上任”肯定不是貶義,所謂“非貶既褒”,如此來迎合人的喜好,也是人之常情。
“走馬上任”的說法緣起何時,還需要進一步考證。 五代時孫光憲的《北夢瑣言》有“車架必謀幸蜀,先以稱公走馬赴任”的詞句。但是否就此為源,似乎還有待商榷 ,因為至少類似的說法在唐代詩歌中早已經出現。
盛唐時的著名邊塞詩人岑參,在赴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的任上曾寫下過,“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的詩句,或許還不足為憑。
但中晚唐時期大名鼎鼎的詩人李商隱曾經寫過一首有名的七律。千古流傳、膾炙人口的名句,“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就出自此律詩。這首詩的最後兩句是,“嗟餘聽鼓應笳去,走馬蘭臺類轉篷” 。
這個“走馬”蘭臺很明顯就是要離京赴任的意思,可見其說法唐人早已有之。
-
3 # 福自福地來wjf
走馬上任是一個代名詞,是一種表象語言而已。即是宋書之有記,也是代表形意而已。而大多古代進土考祿後,上任時並未騎大馬。且有坐車的,乘轎的,坐船的,甚之還有騎驢的。
在古代,人們視馬為龍,是高貴與驕傲的象徵。俗說,盼子乘龍,有女乘鳳。男人能騰達士祿,即顯昌龍之意。古人中進士後,一般有三甲誇官之禮,騎上高頭大馬,配戴花紅,有衙門官陪同在京城遊街誇官三至七日,以示高中三甲之標榜。用以顯示龍騰之勢和皇恩浩蕩之象。此後誇官歸裡,以顯榮耀富貴之姿。一月期滿便赴任為官。
走馬上任,意為彰顯高貴而排場之意,也標誌飛橫騰過之意,也並非就是騎馬上任也。
回覆列表
首先,古代出行的重要方式就是騎馬,官員作為一個有身份地位的人,也有一定的經濟實力購買馬匹,當換一個新的職位時有可能換到一個新的地區,騎馬是最方便和快捷的,所以叫走馬。
其次,上任的“上”是高走的意思,如果被貶職的話是不用這個詞的。
走馬上任是身份地位的提升,是雷厲風行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