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學微知
-
2 # 使用者6704656755005
王爺比侯爺大。
古代爵位,分為王爵和侯爵。
王爵:親王,郡王。兩個等級。親王品級高。郡王次之。王爵一般都是皇帝的直系親屬,或者是開國的元勳,有赫赫戰功的人,才封王。沒有軍功不封王。嶽爺爺有軍功,死後追封鄂王。只是一種榮譽罷了。
侯爵:分五等,分別為,公,侯,伯,子,男,也就是,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這五個級別。每一個級別裡,又分三等,一等公爵,二等公爵。。。。。。依此類推。
由此可見,封王的要求遠高於封候;而且歷史上很多朝代(漢朝,清朝)都有異姓不封王的說法,許多開國需要封的王(如韓信,吳三桂),王朝穩定後,也想盡方法除掉,而封候的,就沒這種顧慮,也從側面反映了王爺比侯爺大。
古代是王爺比侯爺大。
王爺、侯爺是民間對獲封王爵、侯爵之人的稱呼。古代的“爵”,是君主對宗室、貴戚、功臣的封賜,歷朝歷代有所不同。如西周的爵位,從大到小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因為周天子是“王”,所以爵位中最高的公爵,沒有王爵。秦國商鞅變法時,開創了二十等爵位,最高的“徹侯”,最低的是“公士”,也沒有王爵,因為那時候秦國的國君(秦孝公)都沒有稱王呢。秦朝建立後繼續上揚創立的五等爵,也沒有王爵。
漢朝沿用秦朝的而是等爵位制度,同時增加了王爵。西漢初期封的異姓王,大部分被劉邦幹掉了,同時又分封了一些劉姓的王爵(同姓王)。劉邦與大臣殺白馬為誓: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此後就只有同姓王了。
以後歷代爵位制度雖有不同,但最高的爵位都是王爵,接下來或者是公爵、侯爵,有的朝代沒有公爵,那麼就是王爵、侯爵。一般來說,一個朝代開國之初,可能會封一些異姓功臣為王。但隨著朝代的鞏固,往往只剩下同姓王,異姓爵位最高的或者是公爵,或者是侯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