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隨手談詩
-
2 # 竹林吟曉1
這句話確有具體的出處,當時有特指的,但我一時說不出其出處,但在長期的封建社會里,社會普遍的認為,這話是說人眾以能吃飽肚子為天。統治者以關心這一點而標榜自已的親民,恕不知,我們的民眾,在長達幾千年裡,僅是以吃為天,而且只要這個天在,決不會胡思亂想什麼比僅吃飽更好的生活。這究竟是該高興呢?還是該悲哀呢?
這句話確有具體的出處,當時有特指的,但我一時說不出其出處,但在長期的封建社會里,社會普遍的認為,這話是說人眾以能吃飽肚子為天。統治者以關心這一點而標榜自已的親民,恕不知,我們的民眾,在長達幾千年裡,僅是以吃為天,而且只要這個天在,決不會胡思亂想什麼比僅吃飽更好的生活。這究竟是該高興呢?還是該悲哀呢?
這是一句成語,意思是老百姓以糧食為自己生活的根本。出自《史記·酈生陸賈列傳》,是酈食(yì)其(jī)、陸賈、朱建三人的合傳,這三個人都是嘴炮天王,能把活人說死,把死人說活了,這句話就是酈食其說的,原話如下:
“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意思是說,王者以老百姓為國家的根本,老百姓則以糧食為生活的根本。
短短兩句話,就說透了一個國家及其人民賴以為生的本質。中國古代,雖然是封建社會,以皇權為最高權力,但實際上,賢能之士或聖明的君主,很早就明白了老百姓對國家的重要性。比如《孟子》就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荀子》也說:“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水,指百姓,舟,指君王。
成皋之戰酈食其是秦末漢初人,為劉邦奪取天下很是出了一份力。當時,劉、項爭霸,劉邦據守滎陽、成皋兩地,滎陽西北的敖山上,在秦朝時就建立了一座小城,專門用於儲存糧食,成皋則是一個關卡,別名虎牢關,後來三英戰呂布的地方。
那時候,項羽的勢力太大,把劉邦吊起來打,劉邦是在沒辦法了,就決定撤退,把成皋讓給呂布得了,這麼打下去遲早嗝屁。
酈食其一聽,對劉邦說:“老大,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你要是放棄這個地方,不等於把天下的人民讓給項羽嗎?”
劉邦一聽,覺得酈食其說得很有道理的樣子,於是迅速組織兵力,加強對成皋的防守,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佔據了關東地區最大的糧倉,也為後面的戰爭勝利打下了基礎。
這就是著名的成皋之戰。
筷子其實,民以食為天也跟筷子有關係。我們知道,筷子是華人吃飯用的工具,兩根竹棍就是一雙筷子,在易卦中,二數先天卦為兌。根據《說文》,兌字,從人、從口,有吃的意思。筷子形狀是直長、尾巴方、筷頭為圓,圓為乾卦,乾為天。
筷子用來吃飯,筷頭入口,為天,這不就是“以食為天”的意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