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豈有此李
-
2 # 麓風軒
一
這個問題很有趣。書法當中,不管是真草篆隸,“魏”字右邊鬼字頭基本上都是少一點(短撇)的,見下列書法文獻中的魏字:
1、草書:晉 · 王羲之 · 舅母帖
2、南北朝 · 魏碑
3、楷書:姚孟起
4、隸書:漢 · 史晨前後碑
5、篆書:元 · 趙孟頫 · 六體千字文
在書法當中,“鬼”字是沒有上面一點(短撇)的,請看:
1、隸書:漢 · 曹全碑
2、行書:陸柬之
3、元 · 鮮于樞 · 麻徵君透光古鏡歌
4、草書:元 · 鄧文原 · 急就章
為什麼會寫成這樣呢?因為“鬼”為象形字。甲骨文字形,下面是個“人”字,上面象一個可怕的腦袋,是人們想象中的似人非人的怪物。見甲骨文“鬼”字:
後來人們在漢字書寫過程中,把“鬼”字上面象一個可怕的腦袋的形狀,寫成了“田”字形狀,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約定俗成的寫法:
三但終歸來說,“鬼”字的上半部分不是“田”字,而是一個腦袋形狀,在《說文解字》一書中收錄的篆體還保留了上面出頭的寫法:
後來在漢字規範過程中,追本溯源,迴歸到造字之初的本意,在楷書的“鬼”字頭上增加一撇,與“田”字相區別,以免贊成誤解,算是撥亂反正了!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到的古代法帖中“魏”字都會少一點的原因。
-
3 # 順7自-然
簡單的說,漢字的演化過程中,經歷了很多的變化,“魏”字的寫法也是一樣,查下書法字典,可以看到歷史上的“魏”字的演化
在三國時期,魏的通常寫法就是鬼字不帶上頭的那一撇。
魏字結構左委右鬼,從鬼部,最早出現在金文中。那麼我們就從缺少筆畫的鬼字入手,看看是個什麼狀況。
根據漢字的演變來看,鬼字在甲骨文中上部是個田,象是面具;下部像是個人。
從篆隸楷行草各體中可以看到,鬼字頭上的一撇時有時無,也許只是各人喜好而已。
可見魏字右邊的鬼字缺一筆還是有出處的,不是歷代書家為避諱而故意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