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秦超南

    其實人人心裡都有一杆秤,領導有,幹活的小兵更有,只說不做的人別人都看在眼裡,都不傻,不會去說你,但是你如果過分了……後果你自己會體會到,只做不說的人,雖然勤勞,但是得有頭腦的去勤勞,什麼時候消停的幹,什麼時候拼命的幹,別人也都會看到,所以不要渴望天砸餡餅,只有用智慧駕馭雙手去得到屬於自己的滿漢全席!加油吧看到的人們!

  • 2 # 牛媽說說

    職場中如何平衡好“光說不做”和“光做不說”之間的關係?這個也是個可以協調的問題。怎麼平衡?肯定是要又說又做了。

    “光說不做”對於工作沒有任何意義,因為你沒有做出任何貢獻,甚至可以說你連自己的基本工作都沒有做好。“光做不說”沒有有效的溝通交流,沒有請示彙報,光埋頭幹活也起不到作用。光說不做不長久的,因為有些事情你做就是做了,沒做就是沒做,人人心裡都有桿秤,領導的眼睛也是雪亮的,領導要是沒有這點識人用人的本事他的位置也坐不穩的。

    我就拿我自己身邊的例子來講一下“又說又做”的重要性和怎樣做好“光說不做”和“光做不說”之間的平衡。我們公司前陣子,陸陸續續離職了一批骨幹員工,所以空出一些基層管理崗崗位。公司吸取了以前招聘時的教訓,(以前外招的人員,流失率太高了。)決定不外聘了,而是採取了內部競聘的方式選拔人才。

    我就用甲、乙、丙來代替競聘的三位同仁吧。這三位同仁都是競聘塗布專責這個崗位。甲、乙、丙三人都是一直在塗布工段工作的。甲與我同時進廠,也是在廠內工作了7年多的老員工,乙是入廠6年左右的老員工,丙是入廠2年多的員工。最後的競聘結果是丙勝出了,當時好多人都覺得結果很意外。後來,從小道訊息得知,丙是生產經理欽定的。經理說甲是“光說不做溜嘴皮的,領導不能委以重任”;乙是“光做不說老黃牛,不能跟上下級有效溝通”;丙是“說不過甲做不過乙,可是他可以折中,既能說又能做”。領導選擇了丙說明領導需要的是既能說又能做的人。

    這個例子說明了在日常工作中,我們要學會“說做相結合”,才能更好的開展工作。工作保質保量完成了,讓領導與同事覺得你是個可以腳踏實地幹工作的人,工作完成了該彙報還是要彙報(說白了也就是要表下功勞),這樣才是職場中做事的正確方法。

    這個僅僅是個人不成熟的一點點觀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的《奇葩說》還值得看嗎?馬東初心變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