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鑫財經
-
2 # 玄鐵劍_
頭寸說法源於近代錢莊,那時普遍使用銀元(袁大頭),十枚袁大頭疊在一起約一寸厚,行話就叫"頭寸"。錢莊是經營銀元生意的,庫存的錢多了就叫多頭寸,筒稱多頭,要想法把錢放出去掙利息,庫存銀子不足就叫空頭寸,簡稱空頭,需要從其他地方拆借。後來頭寸這一行業術語被引伸到其他金融行業。其實把頭寸比喻成商貿業可供出售的存貨就好理解了,證券業手裡的各種權證就是頭寸,期貨業手中的合約也是頭寸,銀行業的貸款額度也都是頭寸。
-
3 # 馬勒財期
頭寸(position)是一個金融術語,指的是個人或實體持有或擁有的特定商品、證券、貨幣等的數量。其實就是餘額的意思。
有人認為,漢語將其翻譯為“頭寸”,源於民國作為貨幣的銀元(袁大頭)每十個摞起來為一寸。
中國舊時"頭寸“是指銀行、錢莊等所擁有的款項。收多付少叫頭寸多,收少付多叫頭寸缺,結算收付差額叫軋頭寸,借款彌補差額叫拆頭寸。
銀行老臘肉為你解答這個問題。
問這個問題,估計你是在銀行辦理貸款業務吧。
簡單來說,頭寸就是銀行收款項大於付款項的部分。對於銀行來說,你也可以理解成存款餘額減去貸款(放款)餘額。
舉個例子,拋開其他業務不談,某銀行當日進款(如客戶存款)1000萬,需要向外支付(如客戶取款、轉賬、放款)800萬,那麼當日該銀行的“頭寸”就是200萬,那麼這200萬的頭寸,銀行就可以用來向客戶發放貸款。
反之,如果某銀行當日進款(如客戶存款)1000萬,需要向外支付1200萬,那麼該銀行就缺頭寸200萬元,非但不能向客戶發放貸款(沒有錢啊怎麼發放),還要向其他行拆借200萬元才能維持正常業務,總不能告訴客戶我們行今天沒錢,明天再看看吧?這樣銀行信譽就沒了。
而且拆借的這200萬元,費用還不低,你可以去查一下隔夜利率是多少,絕對比銀行活期存款利率高啊,所以當銀行缺頭寸的時候,是不會向客戶發放貸款的,因為銀行通常來說不會向別人借錢再借給你的。
至於為什麼沒有頭寸,原因有很多,但都是正常的業務原因造成的,不知道也罷。
此外,頭寸還廣泛運用於金融領域,如外匯、期貨、黃金等,定義與銀行略有不同。
所以,當你聽到這句話,通常是銀行工作人員向你解釋為什麼貸款審批後沒有放款,就是銀行沒有“頭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