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不小心遇見
-
2 # 使用者3218622505484
古人這話聽著高大上,其實等於沒說。
有遠慮,看似很牛掰,但有遠慮的人多得去了,這社會里鼠目寸光的只是少部分人。就算有遠慮、懂得未雨綢繆,也不一定能擋得住洪水來襲。有遠慮未必就會有解決辦法,照樣有近憂。不然為何說世事艱難?因為想得到但未必做得到。
雖說有遠慮肯定是好的,那是不是可以嘲笑下無遠慮之人呢。
禪宗有很多佛門公案,看了會顛覆三觀。例如:有信徒去禪院請禪師解惑。問:大師如何修行?答:餓了吃飯、累了睡覺。信徒不解,追問:大師用功否?答:用功。問:如何用功?答: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禪宗自慧能後,講求心不外求,一悟時眾生是佛,不悟時佛是眾生。想得遠未必有用,活在當下、用心體會。
其中深意見仁見智,但無遠慮有近憂之事,可一笑而過了。
字面上的意思是說:如果你沒有長遠的打算,那麼眼前就一定有麻煩。這句話,要有相對的時間觀念才可以深刻理解。你現在的近憂是由於你以前的沒有遠慮,你現在的沒有遠慮會導致你日後有很多潛在的憂慮出現。“慮”與“憂”是同義詞,即憂慮。人總會有憂慮,沒有近的,就有遠的;沒有遠的,就有近的。人不可能擺脫煩惱,只有正確對待煩惱。哲學上可以這樣理解:(1)體現了要正確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絡,提高人們實踐活動的自覺性和預見性。(2)我們對某一事物應當作原因來看待,預見它可能產生的後果。有了對後果的科學預見,才能正確指導自己的行動,促使事物向人們所期望的結果發展。(3)如果只顧眼前、不顧長遠,必然會給工作和社會生活帶來危害。 這句話是說人們如果不考慮長遠、不預見事物發展可能出現的結果,不作充分的準備,就會被動、措手不及,體現了因果聯絡的方法論意義。 -望採納-梁兆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