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飛梯教育
-
2 # 張生史話
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發生了長達二十多年的戰爭,起初時越國戰敗,越王勾賤國破被抓到吳國當了三年奴隸,歸國後他即開始了復仇行動,為了復仇他採取了范蠡的計策,一方面給吳國權臣伯嚭行賄,一方面將西施獻給吳王付差,以行美人計。果然吳國見了國色天香的西施後從此沉迷於美色之中,不理朝政。而越王勾賤卻在暗中力精圖治,臥心嘗膽。苦心人天不負,經過一番努力後越國最終滅了吳國,而吳王付差也因國破不堪受辱而自刎身亡。
吳國滅亡後關於西施的處境大致有以下三種說法。
一,西施回到越國後,越王勾賤,不知感恩這個滅吳的大功臣,反而讓她侍寢,西施悲憤交加,毅然跳入西湖中,後人為懷念西施逐將西湖也叫著“西子湖”
二,吳國滅亡後,吳國老百姓終於知道西施原來是越國的美女間諜,一氣之下,將西施沉入西湖
三,吳國滅亡後范蠡看到越王勾賤一定會殺功臣,於是同西施駕一葉扁舟隨江而去,消失在人們視野中。
到底哪種說法更靠譜呢,人們更偏重於最後一種說法,因為人們總希望自己心目中的美女英雄能有一個好的結局。
-
3 # 獅子貓
有關西施最後的結局,概括下來有好幾種說法。
當然除此以外基本都是說西施死亡的。
有被范蠡帶走的說法,肯定就有被范蠡殺死的說法。起因是越王勾踐滅吳以後,將西施留在了身邊。范蠡擔心勾踐像夫差那樣沉溺美色而荒廢朝政,於是將西施騙到太湖,然後將其推入水中溺死。 西施被吳人所殺。很明顯,吳國的人們把國家的滅亡罪責安在了西施身上。唐代詩人李商隱就比較推崇這一說法,曾作《西施》一詩。 被勾踐所殺。原因很簡單,勾踐擔心重蹈吳王夫差之覆轍,將西施溺死。西施被越王勾踐接入宮中,但因嫉妒被王后所殺。也就是說西施死於宮鬥。 以上四種說法皆是溺死,只是原因不同而已。墨家著作《墨子》中提到西施是被溺死,並把她的死和比干、吳起相比,稱她死得其所,顯然是傾向於被越國所殺,類似於“狡兔死,走狗烹”的情況。還有最後一種死法,那就是自縊而死。西施不辱使命完成任務,可能又因和吳王夫差長久生活而產生了些感情,眼看著吳國滅亡,夫差身死,內生愧疚而自縊。這種說法在文藝作品中時有出現。
歷史上沒有這個人的記載,很可能只是小說或者民間故事虛構的,吳國滅亡之後,據說與范蠡泛舟太湖不知人所蹤,二說沉湖而死,三說重回故地浣江,終老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