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是不可以的,匹夫尚且不能隨便休妻,更何況皇帝。廢黜中宮茲事體大,可不是皇帝一句話或者一道詔諭就可以輕易決定的。整個清朝真正意義上的廢后都只有一個人,廢后終究是失德之舉,非常容易受到後世的詬病。
一般來說皇后被廢,無非兩種原因:一種是皇帝對於皇后本身感情淡薄,另一種是中宮參與到了宮闈傾軋或者前朝鬥爭之中。
歷史上第一位廢后是漢景帝元后薄氏,薄氏本來就是景帝祖母薄太后安排的,兩人之間並沒什麼感情,同時薄氏多年無子最終被廢。而後來,漢武帝的陳皇后、衛皇后,漢光武帝的郭皇后,唐高宗的王皇后等,大多都是出於以上兩種原因而被廢黜。
再來看看清朝,清朝時代皇權集中與男尊女卑思想都已經達到了巔峰時代,自古以來帝后之間感情冷淡數不勝數,清朝自然也不例外。不過有一點比較特殊——清朝嚴禁後宮干政,同時嫡長子繼承製已經名存實亡,皇后之位的意義很大程度上已經侷限於皇后本人。
怎麼理解呢?簡單來說,皇子不會因為其生母是皇后就一定能夠成為儲君,而皇后呢?如果帝后之間感情淡薄也沒關係,反正都是花瓶,誰做不是做呢?皇帝特別寵愛某個妃子的話,也沒必要將其扶上後位,就比如乾隆帝弘曆非常寵愛令妃魏佳氏,可魏佳氏以皇貴妃身份統攝六宮十多年都沒能更近一步,死後二十年才因皇帝生母而得以追封皇后。
大多數的清朝皇后出身也不是很高,即便出身高貴,其家世能夠讓皇帝忌憚的情況在清朝都幾乎沒有。
清朝唯一名正言順的廢后,就是順治朝福臨廢黜皇后博爾濟吉特氏。順治帝廢后主要因為情感上不喜歡博爾濟吉特氏,同時又愛上了董鄂氏,不過這次廢后也讓順治帝飽受詬病。清乾隆時代,那拉氏被幽禁且收回冊寶,但是並沒有正式下詔,名義上那拉氏的皇后之位仍在。
封建時代即便是民間男子休妻,與七出之條相對的尚且也有“三不去”,更何況是皇帝家裡。清朝大多數的皇后都是潛邸時代的嫡妻,其婚姻大多也都是先帝安排的。如果輕易廢棄就等於推翻先帝意願,很容易落人口實留下話柄。
尤其是皇后並沒有什麼過錯的情況下,皇帝憑藉一己好惡去對待,必然引發流言紛紛。正是人言可畏,皇帝也不願意自己的名聲因此受到影響。所以清朝皇帝,可以冷淡皇后,想要廢黜卻沒那麼容易。
當然是不可以的,匹夫尚且不能隨便休妻,更何況皇帝。廢黜中宮茲事體大,可不是皇帝一句話或者一道詔諭就可以輕易決定的。整個清朝真正意義上的廢后都只有一個人,廢后終究是失德之舉,非常容易受到後世的詬病。
一般來說皇后被廢,無非兩種原因:一種是皇帝對於皇后本身感情淡薄,另一種是中宮參與到了宮闈傾軋或者前朝鬥爭之中。
歷史上第一位廢后是漢景帝元后薄氏,薄氏本來就是景帝祖母薄太后安排的,兩人之間並沒什麼感情,同時薄氏多年無子最終被廢。而後來,漢武帝的陳皇后、衛皇后,漢光武帝的郭皇后,唐高宗的王皇后等,大多都是出於以上兩種原因而被廢黜。
再來看看清朝,清朝時代皇權集中與男尊女卑思想都已經達到了巔峰時代,自古以來帝后之間感情冷淡數不勝數,清朝自然也不例外。不過有一點比較特殊——清朝嚴禁後宮干政,同時嫡長子繼承製已經名存實亡,皇后之位的意義很大程度上已經侷限於皇后本人。
怎麼理解呢?簡單來說,皇子不會因為其生母是皇后就一定能夠成為儲君,而皇后呢?如果帝后之間感情淡薄也沒關係,反正都是花瓶,誰做不是做呢?皇帝特別寵愛某個妃子的話,也沒必要將其扶上後位,就比如乾隆帝弘曆非常寵愛令妃魏佳氏,可魏佳氏以皇貴妃身份統攝六宮十多年都沒能更近一步,死後二十年才因皇帝生母而得以追封皇后。
大多數的清朝皇后出身也不是很高,即便出身高貴,其家世能夠讓皇帝忌憚的情況在清朝都幾乎沒有。
清朝唯一名正言順的廢后,就是順治朝福臨廢黜皇后博爾濟吉特氏。順治帝廢后主要因為情感上不喜歡博爾濟吉特氏,同時又愛上了董鄂氏,不過這次廢后也讓順治帝飽受詬病。清乾隆時代,那拉氏被幽禁且收回冊寶,但是並沒有正式下詔,名義上那拉氏的皇后之位仍在。
封建時代即便是民間男子休妻,與七出之條相對的尚且也有“三不去”,更何況是皇帝家裡。清朝大多數的皇后都是潛邸時代的嫡妻,其婚姻大多也都是先帝安排的。如果輕易廢棄就等於推翻先帝意願,很容易落人口實留下話柄。
尤其是皇后並沒有什麼過錯的情況下,皇帝憑藉一己好惡去對待,必然引發流言紛紛。正是人言可畏,皇帝也不願意自己的名聲因此受到影響。所以清朝皇帝,可以冷淡皇后,想要廢黜卻沒那麼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