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哥哥分別的路上,天上的烏雲剛剛升起,送別的路亭邊,樹葉凋零。所嘆的是,人和大雁不同,不能一起分向遠方,我和哥哥只好分離了
第一層:“別路”、“離亭”,相當於驛站,是古代送別、餞行的處所。點明地點,暗含事件,感情由此鋪開;“雲初起”,要麼是清晨,要麼是傍晚,要麼是雨後天開。但一切景語亦為情語,一語雙關,亦指心中“愁雲初起”。“葉正稀”,結合下句中詩人觸景生情聯想到的“雁”來推斷,應該是在一個秋風蕭瑟的季節。秋風緊,黃葉飄零,“離亭”前的落葉,為秋風掃蕩,漸次稀疏,著實蒼涼,著實沉重。第二層:古人送別有折柳相送,寓“留”於“柳”的習俗。那麼,此處的葉,若是柳葉呢?前面不斷有人送別,使得柳條折盡,漸漸稀少,一條柳枝一片心啊!而現在,儘管柳條稀少,但她還是要再折一枝贈與兄長,此中惆悵怎能叫人消受?至此感情得到進一步的昇華。詩人靜靜地站立,眼望兄長漸去漸遠,馬蹄聲終於被重疊的山巒阻隔。心中更是生出對於人生、對於命運的自憐嘆惋。“所嗟人異雁,不作一行歸。”雁的遷徙,總是結隊成行,同出同歸。可是人呢?迫於環境所限、條件所囿(yòu),而不能與兄隨行,而兄去妹留,各自孤單,再也不能心心相印了,誠為可嘆!並且,從一“歸”字我們可以做兩種分析,一者:妹在家,兄啟程外出。那麼,這裡的“歸”便是“同出同歸”的意義了,詩人大部分的思想放在了兄長身上,是對他一路風塵、外行兇吉的牽掛;一者:兩人皆在外,或是寄人籬下,或是流落他鄉(我個人認為可能是其兄送女童入宮為宮女,或是其他什麼的。然後送兄。這樣可能更是合情合景吧。)。此時兄長啟程,回返故里,而獨留妹一人不與同歸,此間便更生出對故土、親人的思念,對身如浮萍、命如蟬翼的慨嘆!
與哥哥分別的路上,天上的烏雲剛剛升起,送別的路亭邊,樹葉凋零。所嘆的是,人和大雁不同,不能一起分向遠方,我和哥哥只好分離了
第一層:“別路”、“離亭”,相當於驛站,是古代送別、餞行的處所。點明地點,暗含事件,感情由此鋪開;“雲初起”,要麼是清晨,要麼是傍晚,要麼是雨後天開。但一切景語亦為情語,一語雙關,亦指心中“愁雲初起”。“葉正稀”,結合下句中詩人觸景生情聯想到的“雁”來推斷,應該是在一個秋風蕭瑟的季節。秋風緊,黃葉飄零,“離亭”前的落葉,為秋風掃蕩,漸次稀疏,著實蒼涼,著實沉重。第二層:古人送別有折柳相送,寓“留”於“柳”的習俗。那麼,此處的葉,若是柳葉呢?前面不斷有人送別,使得柳條折盡,漸漸稀少,一條柳枝一片心啊!而現在,儘管柳條稀少,但她還是要再折一枝贈與兄長,此中惆悵怎能叫人消受?至此感情得到進一步的昇華。詩人靜靜地站立,眼望兄長漸去漸遠,馬蹄聲終於被重疊的山巒阻隔。心中更是生出對於人生、對於命運的自憐嘆惋。“所嗟人異雁,不作一行歸。”雁的遷徙,總是結隊成行,同出同歸。可是人呢?迫於環境所限、條件所囿(yòu),而不能與兄隨行,而兄去妹留,各自孤單,再也不能心心相印了,誠為可嘆!並且,從一“歸”字我們可以做兩種分析,一者:妹在家,兄啟程外出。那麼,這裡的“歸”便是“同出同歸”的意義了,詩人大部分的思想放在了兄長身上,是對他一路風塵、外行兇吉的牽掛;一者:兩人皆在外,或是寄人籬下,或是流落他鄉(我個人認為可能是其兄送女童入宮為宮女,或是其他什麼的。然後送兄。這樣可能更是合情合景吧。)。此時兄長啟程,回返故里,而獨留妹一人不與同歸,此間便更生出對故土、親人的思念,對身如浮萍、命如蟬翼的慨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