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蒙齊全

    中氣不足的訊號,溼困下焦,利水利溼又補中氣的食物或者OTC,戒油膩戒大量飲水,適當做小跑等等活動以振奮陽氣。

  • 2 # gary58334042

    看了一下大家的意見,有一個可能性有乾燥的宿便阻塞腸道,只有小孔可以透過。這種情況下大便會如鉛筆一樣,這種情況可以使用芒硝把堵塞排出。

  • 3 # 果雪兒中醫啟蒙繪本

    果雪兒國醫啟蒙3到6歲幼兒國學健康主題第1冊第10節課為《廁》,結合該活動主題,在學術層面,我們對歷代名家有關大小便的代表性論述做一下集中學習。

    《素問·經脈別論》指出:“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

    這裡的“水道”是指水液執行和排洩的途徑,“通調”是疏通調節之意,“通調水道”是指肺氣調節和維持水液代謝平衡的作用。

    因為“肺為水之上源”,所以“肺主行水”、“宣肺利水”。肺氣順,膀胱之氣化,而水自行,這就是“提壺揭蓋”的方法。

    漢代王充在《論衡》中指出:“欲得長生,腸中常清,欲得不死,腸中無滓zǐ”。

    這裡指出了長壽的一個秘訣兒,就是“腸中常清”。腸中清,不積食,不宿便,自然優哉遊哉,延年益壽。

    藥聖孫思邈《千金要方·道林養性》中說;“忍尿不便,膝冷成痺bì。”

    指出排尿要自然,不得自然,忍而不便,則陰氣下行,腿腳不便。

    北宋《聖濟總錄.大小便統論》中說:“水谷初未分也,及其化物,歸於膀胱而為溺,傳於大腸而為糟粕zāo pò,必曰氣化則能出矣。”

    指出二便之來及其氣化之去,是人體自然的系統。

    金元時代的朱丹溪說:“五味入口,即入於胃,留毒不散,積聚既久,致傷沖和,諸病生焉。”

    這裡指出了排便的重要性。有入有出,乃得中和;有入難出,有入不出,中和乃傷。

    清代養生家曹慈山《老老恆言》中談到排便時說:“養生之過,惟貴自然。”要做到有便不“強忍”,大便不“強掙”。“強忍”和“強掙”都易損傷人體正氣,引起痔瘡等病。

    《老老恆言》又說:“飽後即大便,進湯以和其氣。”如果在飽食後大便,便後宜稍喝一些湯或飲料,以助胃氣利消化。

    還指出:“欲溺便溺,不可忍,亦不可努力,愈努力則愈數而少,腎氣窒塞,或致癃lóng閉。”

    排尿要順其自然,強忍不尿,努力強排,都會對身體健康造成損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家碧玉”是貶義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