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尺陽光666
-
2 # 晏均323
原本是有個閃電戰的樣子,但是沒有學到蘇聯和德國那套利用裝甲部隊大縱深突破到敵方防線後方去切割包圍的精髓,只是在邊境面對面硬碰。大量的技術兵器就這麼被消耗了。究其原因,估計還是收到英美影響的戰略思想吧,只會一線平推。但是又不具備完全壓倒優勢的裝備,所以最後就打成了焦灼狀態。
-
3 # 花木童說史
兩伊戰爭原本薩達姆想奇襲伊朗空軍,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反遭伊朗重創,由此閃電戰演變成了拉鋸戰。
1979年2月,伊朗伊斯蘭革命成功,什葉派領袖霍梅尼上臺,霍梅尼去西方政策引發西方不滿,而敵對鄰居伊拉克的遜尼派領袖薩達姆在西方攛掇下蠢蠢欲動,想趁著伊朗政權未穩、局勢混亂入侵伊朗。
戰爭前夕,伊拉克得到的蘇聯、歐美國家的大量軍事援助,蘇聯甚至還派了規模龐大的顧問團。而伊朗原本大部分是美式裝備,但由於與美交惡,美國對伊朗實行了武器禁運,伊朗的很多武器裝備缺少零部件。
另一個有利情況就是伊朗的革命運動關押了很多軍官,它的作戰指揮系統不完整。所以薩達姆就計劃用“閃電戰”分陸、空兩路奇襲伊朗。
計劃很完美,但現實很殘酷。伊拉克陸軍憑著武器的優勢前期取得了一些戰績,但很快被伊朗的“人海戰術”牽制住了,雙方進入了僵持階段。
而空軍方面,伊拉克出動了190多架當時最先進的戰機,對伊朗的空軍基地發起了攻擊,但由於伊拉克空軍飛行員大多缺乏訓練、缺乏戰鬥經驗,所以空襲戰果不佳。
而擁有美式戰機的伊朗很快做出了反應,先釋放了被關押的軍官,接著在遇襲四小時後,出動了140多架轟炸機對伊拉克展開了報復。
在伊朗的持續轟炸下,伊拉克的煉油廠、空軍基地、兵工廠等軍事設施破壞嚴重,伊拉克甚至被迫把戰鬥機緊急疏散到約旦、沙烏地阿拉伯等鄰國去。
由於空軍的潰敗,薩達姆的“閃電戰” 計劃失敗,後來在蘇聯、歐美國家的支援下,伊拉克穩住了陣腳,兩伊戰爭就進入了拉鋸戰。
-
4 # 風起雲飛揚51798741
最基本的原因就是實力相當,看似有優勢的伊拉克,也並沒有太多的建樹,雙方都死攻死守,沒有太多的戰術可言,最後鬧個兩敗俱傷。
回覆列表
當時雙方從美蘇兩個陣營進口了大量先進武器,可戰法還是傳統戰爭的戰法,因此被稱為“使用高科技武器打了一場傳統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