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俳語雜說

    金錢和權力的關係有點像蛋生雞,雞生蛋。儘管科舉制給了寒門晉身的機會,但是在官場上,缺了錢還是讓人舉步維艱。比如在古代官場就有許多避不開的“自費專案”。

    自費候補官員 。 清朝時的北京城有一群特殊的“官員”,叫候補新官,有“官”之名卻無其實。 當時規定不得實缺就沒有固定俸祿,所有的開銷完全自費。有個叫李超瓊的在自己的《日記》中寫到,他考中進士後到蘇州,和他一起候補的有48人之多。有位叫唐崧甫的海南籍候補縣令已經候補了20多年;另一位叫劉黎閣的福建候補縣令,候補了26年,期間連臨時差事也沒撈到過一次。這些人每天聽鼓報到,沒有任何補助,為了尋找機會,還要充門面、打點人情。家庭富裕的可以再花點錢捐個遇缺即用,一旦遇到官員出缺,隨即補上,而家庭貧困的候補官員,或者候補到死,或者削尖了腦袋,在上司面前做出各種醜態,鑽謀一個差事,以資補苴。大家可參看《官場現形記》。

    自費買任命狀。 《資治通鑑》記載:“舊制,吏部給告身,先責其人輸朱膠綾軸錢。”告身,就是任命狀,是沿襲南北朝時的遺制。 唐朝任命官員的程式一般是先經考查合格,尚書僕射同意,報告門下省,由給事中讀其考查情況,再由黃門侍郎檢視,侍中審查後上報皇帝,最後由主管部門執行任命。 凡被授官的人,自各種途徑出身者以至公卿皆給以憑信,加蓋“尚書吏部告身之印”的印信。唐朝,直至五代、宋朝以後都如此。 唐末的任命狀是用素綾紙裱軸的,被委任的官員為了得到這樣的任命狀,就約定俗成地“送納朱膠綾紙價錢,各請出給”,然後,才可以走馬上任。

    參加宮廷宴會要自掏腰包 。葉夢得在《石林燕語》中說:“《唐書》言大臣初拜官,獻食天子,名曰‘燒尾’。蘇環為相,以食貴,百姓不足,獨不進。” 也就是說,初拜官的臣子要設“燒尾晏”請天子吃飯。“燒尾”的典故在封演《封氏聞見記·燒尾》中記載“說者謂虎變為人,惟尾不化,須為焚除,乃得成人。”當然,請天子的宴席非同一般,花費了得,只流行了很短的時間。但是,招待親朋同僚的宴席是少不得的,這些應酬費少不了自掏腰包。在唐末、五代時期,各地封疆大吏覲見皇帝還要繳納“買宴錢”“宣索”。就是自費在皇宮裡大辦酒席,邀請皇帝與朝廷高官們宴飲,表達謝意、聯絡感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京劇的大多旦角為什麼不請女性而是男性來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