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超能網
-
2 # 一葉楓流
這和攝像機的拍攝篇幅有關,也和車輪的車輪轂輻有關。就是相位。
現在攝像機的拍攝篇幅一般是每秒24幅畫面。如果車輪的輪轂輻在兩幅影象的位置是順時針排列的,看起來就是正常的。如果是逆時針排列的,就是反轉的。
-
3 # o小確幸178611567
我覺得在日光下用肉眼直接觀察車輪應該不會出現這種視覺現象,用攝像機拍攝時在螢幕上倒是可以看到。至於你說旋轉的輪子上的條幅花紋在日光下用肉眼觀察看到的應該是一個模糊圈,並不會看到它轉動的紋路,下次你再注意觀察一下。
-
4 # 陽光好少年97948201
我小時候也一直對這個問題迷惑不解,後來在大學學了《訊號與系統》這門課程,才明白這種現象和“取樣”有很大的關聯。網易公開課有個奧本海姆的《訊號與系統》影片,有關取樣的講解部分還有其他一些生動有趣的例子,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我下面的回答也是從我所學的專業的角度,用相對直白的例子來闡述其中的原理。中心思想是:人看到東西,其實是對外界影象資訊的“取樣”,“採”到什麼,就會看到什麼。人之所以看到輪胎倒轉,並不是它真的倒轉了,而是人眼對它的“取樣”讓人們誤以為它倒轉了。
什麼是“取樣”呢?我們從電視、電腦上看的影片其實都是一幀一幀播放的,也就是一個靜止的畫面接一個靜止的畫面,連續地呈現。一般,人眼一秒鐘可以讀取二十多幀影象,每一幀影象都會在人眼或者人的大腦中存留一小段時間,這就是人眼的視覺暫留效應。影片雖然不連續,但是一幀一幀的速度太快了(一般為數十幀每秒),我們人眼又有視覺暫留的特性,所以看上去就覺得是連續的。
拿真實場景拍攝的電影來說,演員表演的過程、自然界的變化的過程都是連續的,但是在拍攝這個過程時,攝像機卻把它定格為了一幀幀的畫面,由連續的畫面抽取出了許多幀不連續的畫面,這就是“取樣”的過程。雖然畫面不連續,經過人眼的視覺暫留效應,我們看電影時覺得它就是連續的。
如果你還是不懂什麼是“取樣”,可以簡單地理解為,我們的眼睛是一閉一睜地看東西的。不過這“一閉一睜”的頻率很高,一秒鐘二十多次。換句話說,輪胎在轉,但我們要一眼一眼地看,一秒看二十多眼,每一眼看到的都是一幀靜止的影象。
輪胎一直在向前轉,這是個連續的過程。但是人在看輪胎的時候,人眼在對它轉動的過程進行取樣,也就是一秒看它二十多眼。假設輪胎轉速恆定,下面就有可能出現三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每一眼看它,它都轉夠整數圈還多一點兒,由於人眼的視覺暫留效應,把這些影象連起來看,我們就會看到車輪在向前轉。
第二種情況,每一眼看它,它都剛好轉夠整數圈,這時我們的眼睛看的都是完全相同的靜止的影象,這時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靜止”的輪胎。
最後一種情況,每一眼看它,它都差一點兒轉夠整數圈,每次都差那麼一點兒,由於人眼的視覺暫留效應,把這些每次都差一點兒的影象連著看,我們就會以為輪胎在倒轉。
-
5 # 民航小知識
當車輪跑起來,跑快了,會感覺車
輪子
是向後轉,就是因為車的轉速達到了一個值,使上一刻的暫留影象與下一刻的之間的距離明顯小於兩跟輻條間的距離,造成了一種視覺假象。這涉及到一個光學概念的問題——視覺停留。一、視覺停留的定義
視覺暫留現象是光對視網膜所產生的視覺在光停止作用後,仍保留一段時間的現象,其具體應用是
電影的拍攝
和放映。原因是由視神經的反應速度造成的。是動畫、電影等視覺媒體形成和傳播的根據。 視覺實際上是靠眼睛的晶狀體成像,感光細胞感光,並且將光訊號轉換
為神經電流,傳回大腦引起人體視覺。感光細胞的感光是靠一些感光色素,感光色素的形成是需要一定時間的,這就形成了視覺暫停的機理。二、車輪反轉的原理
比如用
輪胎
打氣的氣嘴作為標記,假定你看到的第一個畫面是氣嘴在12點方位,如果在0.08秒後轉動到了1點鐘方位,那大腦接受到的第二幅畫面就是氣嘴在1點的位置,接下來在2點...3點...所以連起來感覺中就是倒退的。三、如果還不明白的話,在就拿相機和時鐘來舉不太恰當的例子。一個只有時針,可以顯示12種不同時刻。每12小時拍一次,我們會發現時間停止了;每6小時拍一次,會不能知道時鐘是正時針旋轉還是逆時針旋轉;每3小時拍一次,仍然不知道拍了1次是過了3小時,還是過了15個小時。
-
6 # 呵呵還嗨
我在這裡更正一下,一路有你lkj 的那個 人眼視覺暫留現象是錯誤的,人眼並不會出現0.02秒的視覺暫留,況且即使有,也不會是0.02秒這麼準確。
這種倒轉現象其實和我們用電的頻率有關,我們國家大陸地區標準生活用電,電壓220v,頻率50hz,所以如果晚上你開電扇,而你家電燈恰巧是熒光燈,那麼你會看到電扇先正傳,後“停轉”,後“反轉”,然後又停轉正轉這樣迴圈幾次,最後固定在一個頻率,這個頻率你可能看到的是正轉反轉或者停轉,取決於電扇葉片數量和轉速。但你用白熾燈(靠發熱提供亮度)是不會出現這一現象的。因為熒光燈每秒有100次電壓擊穿燈管(50hz,電壓共100個波峰加波谷),每一幀照到風扇一個狀態,如果前後兩個狀態風扇正好在一個位置(轉了360°)或差整數個葉片的角度,那麼你看到的就是不轉,同理會出現倒轉的錯覺。而電視同樣原理,電視也是固定頻率播放,而採集影象資料的攝像機也是固定頻率,所以照射車輪等中心對稱的旋轉物體時,會出現這種現象。人類的視覺暫留只是由於大腦花時間處理影象資訊,沒有在0.02秒內察覺到電視的影象突變,並不是像交流電那樣每0.02秒才捕獲一次看到的影象。
為了避免閃爍現象,攝像機都有調整頻率的選項,50hz或60hz。大家可以開啟手機攝像機檢視。
所以,看到車輪倒轉現象不會是你自己在外邊親自看到的,肯定是在電視上或手機上看到的,這些是又攝像機錄的。在白熾燈下或日光下,不會看到家裡的風扇倒轉,只有熒光燈下才會有這種現象。
-
7 # 手機使用者79587069507
guangxian
升級了100M光纖
升級了光纖
開通了迅雷會員
開通了會員,但不是不知道在下的啥東西
作為朋友我只能建議他多鍛鍊身體,老司機們,麻煩幫忙分析我的這位朋友為什麼會身體越來越差了?最近視力好像還下降了。
-
8 # 龍城飛將LKJ
由於人眼有視覺暫留的特性,即一個物體在視網膜上成像後,如果將物體移開,則視網膜上的視覺訊號不會馬上消失,而是停留在視網膜上一段時間,約為0.02秒。當下一個物體迅速進入我們的視線時,就會出現兩個物體重合的現象。因此,當快速行進的車輪轉動一圈的時間少於0.02秒,人眼就無法完整地識別其轉動的全過程。 如果0.02秒內車輪轉動一圈(或幾圈) 多一點,我們的眼睛會認為車輪在緩緩向前轉動;如果0.02秒內車輪轉動不足兩圈( 或幾圈),我們就會看到車輪在緩緩倒轉;如果0.02秒內車輪轉動正好為兩圈( 或幾圈),我們會覺得車輪是靜止不動的。
有說法是光源本身有頻率,這個頻率和車輪轉動的頻率相互作用,如動畫一般的原理。但是我發現在汽車裡,在日光下看其他汽車的輪子,也會有這樣的效果。難道日光也有頻率麼?還是另有原因,還是跟輪子的輻條有關係?
回覆列表
事實上,我們雖然認為時間是連續的,但攝像機工作的原理只能是拍攝一幀一幀的照片,當然每幀間隔時間越短質量也越高,但它永遠不會是連續的。譬如下面這張實拍的影片,直升機看似是靜止的,其實說明,攝像機每拍攝一幀的時間,直升機的螺旋槳都恰好旋轉了n圈。
如果可以簡單一點理解的話,人眼相當於一個每秒25幀的攝像機(人眼是相當複雜的,它其實不是固定幀數的,大多數放鬆情況下,人眼能每秒辨別20多幅影象),定量一點,我們可以用如下的幾幅圖來分析一下。
如果車速較慢,如車輪每秒5圈,相當於每圈0.2秒,假設一秒內把它分解成25幀畫面,每圈就是5幀畫面,也就是每幀順時針轉動了72度(360/5=72),觀察點每幀所在位置分別是12點鐘、2點鐘、5點鐘、7點鐘方向,我們看到的車輪就是不斷順時針旋轉在前行。
當車速較快,如車輪每秒要轉20圈,每圈只要0.05秒,同樣一秒採集25幀,每圈只有1.25幀的畫面,也就是每幀順時針轉了288度(360/1.25),這樣就會出現上圖這樣的情況,人眼看到觀察點的第一幀是在12點鐘方向,第二幀順時針轉動了288度到達10點鐘方向,第三幀再轉288度一共轉了576度,也就是轉了一圈還有216度到達7點鐘方向。也就是觀察點從12點->10點->7點……,就分明就是逆時針反轉啊。
如果觀察點永遠停留在12點,有什麼要求?那就要求每幀要轉動360度的倍數,也就是車輪要求每秒轉25圈的倍數。
其實在資訊理論裡對這些問題早已有了足夠的研究,1928年由奈奎斯特首次提出,1948年由夏農(資訊理論創始人)正式作為定理引用,稱為夏農-奈奎斯特取樣定理。這條定理說的是,取樣頻率至少要是訊號最高頻率的兩倍,才能完成採集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