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爻亖

    如果這獎勵的物質獎勵是rmb,那大可不必,你無法控制孩子的金錢流向,不知道孩子會用這些錢去幹嘛,而如果換做具體的物品的獎勵則會相對好很多,可以和孩子約法三章規定物品的使用

    舉個例子,每個孩子都逃不過遊戲的誘惑,如果孩子喜愛電腦遊戲,那麼一臺配置好的電腦是一定要的,以電腦每個不同的部分為條件,每次所要換取什麼配件,都要達到一定的成績,從零件一步步組裝成一臺完整的電腦,加上配套的裝置,起碼要20次以上的成績來換取,家長可以自己控制這些配件每次購買的數目來控制最終的完成時間,在某個假期前完成,讓孩子嚐到甜頭,再定下使用的規定事項,或者是軟體設定電腦使用時間,不讓孩子長時間的連續上網

    物質獎勵的利弊並不能一概而論,只能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這裡只是提供在認同物質獎勵下的一種方法

  • 2 # 豆豆數學

    我們首先得知道,物質獎勵是贈品,不是購買的商品。

    試想,假設你在淘寶上買了100元的東西,開啟包裹一看,裡面送了110元的贈品。你特別高興,特別感激,心想以後都在這家店買了。第二次,你買了300元的東西,想著他會不會送310的贈品呢,日思夜想,有時連覺都睡不好。 結果包裹來了,你充滿希望地開啟,發現除了你買的東西,連根毛都沒有。 那你會有什麼感受?失望、痛苦、憤怒。

    孩子學習也是一樣。父母如果給予過高的物質獎勵,孩子學習目的就會發生變化。

    如果下一次考試成功卻沒有同等獎勵,孩子就會受到強烈挫敗感。

    更可怕的是孩子可能與同學進行對比,“這次考試考得挺好,我媽媽給我買了一個iphone,你呢?”從而增加孩子對更多獎勵的慾望,甚至不擇手段獲取。

    比較有效解決的方法有兩個:

    1、父母把控好獎勵力度,用非金錢物質進行獎勵

    2、父母給孩子精神獎勵,如肯定、尊重、欣賞等

    第一個方法,做起來簡單有效,但有時因為力度掌控不到位,而導致孩子學習受影響。

    第二個方法,對父母的自身素養有要求,不過效果遠比第一種好。因為精神獎勵,是人性的基本心理需求,不會因為過多而感到厭煩,反而覺得多多益善。

    為什麼中國自古以來,常說“寒門出孝子”,因為寒門弟子大多家境貧寒,哪來的什麼物質獎勵,全靠父母真誠地欣賞,以及左鄰右舍的讚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掃毒天地對決,好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