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隔壁李老頭兒

    每次收到這句話,總是讓人很捉急。特別是有時候事比較多。當別人問我在不在時,我都會小心翼翼地問:“您需要我問你什麼呢?”這樣把話題拋給對方,給對方一個臺階下,避免彼此間的尷尬。接下來就是把話筒交給對方,讓他說。

    其實問“在不在”的人的臉皮都比較薄,他們一般不好意思主動提出自己的需求。希望別人主動問自己,他們的性格一般比較內向,喜歡被動的行動。而這一類人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以自我為中心,傾向於自私自利,不太會為別人著想,也不太會承擔責任。

    有事的時候,對方問你“在不在”。或許他有求於你,但不好意思開口,想你主動問他。比如,對方想找你借錢,他希望你表現的比較熱情,然後他會根據你回覆的訊息判斷你的情緒。如果你的回覆變現的比較熱情、隨和,對方就可能在接下來提出他要借錢的請求。還有的時候,是一些多年未見的老同學、老朋友,他們最近可能要結婚、要生孩子,準備辦婚禮或者滿月酒。用一句“在不在”處於客套或者禮貌試探性的問你,然後在拿出自己的請帖。

    說客套話或者出於禮貌,其實這種行為很虛偽。你有事找別人,卻不主動袒露自己的目的。這真的不算禮貌,只會顯得你不夠成熟不禮貌不坦誠不真實,以自我為中心,絲毫不為對方著想。倘若你不能夠以真心待人,怎麼能夠要求對方真心待你呢。

    換做是我,我會直接了當的把事情說清楚。不用“在不在”、“忙不忙”“有沒有時間”等試探性的詞語,也不用模模糊糊遮遮掩掩的說事。因為你不確定對方在不在,忙不忙,有沒有時間,更不能確定對方願不願意幫你,能不能幫你。等他們在的時候,不忙的時候回覆我也可以,即使不能幫我忙,其實也沒有關係,總之,這樣說比問“在不在”強。

    總之,有事找別人,要主動袒露自己的目的,不要等別人問自己,這才是一個顯得成熟體貼,對自己負責,對對方負責的做法。

  • 2 # 我是木小寧

    發訊息問在嗎,一般分三種情況。

    一,不熟悉,平時聯絡不多,出於禮貌加的好友。這種情況問在嗎,是可以理解的。這是禮貌性問話。

    二、比較熟悉,平時有接觸。這樣的朋友也許就是性格使然了。比較希望得到關注後,再說出需求。這樣性格一般比較謹慎和慢熱。

    三、很熟悉,平日接觸多,無論怎麼說有事說事,也還是習慣性詢問。這樣的人本身就是太過委婉,說話做事拐彎抹角,生怕別人拒絕。期望得到別人的滿足。

    可能還有其他情況,我能想到的只有這幾種,如想到其他情況,在進行補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每天做100個深蹲,50個仰臥起坐,15個俯臥撐,有意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