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近日,教育部、科技部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破除論文“SCI至上”提出明確要求。
2
回覆列表
  • 1 # Ican146594450

    SCI本身在國際學術界的影響力和地位是公認的,與中國認可與否並無關係。SCI一直是學術界交流的平臺,尤其是要了解國際學術前沿,SCI必不可少。高水平的SCI論文是永遠是學術界的追求,看看這次新冠病毒的研究吧。

  • 2 # wang197688

    某些只能部門應該在如何使科研評價、職稱評定更加公開、公平、公正上下功夫,而不是簡單的弄個SCI話題迴避真正的問題,看看國內學歷弄假,職稱評定弄假,是什麼問題造成的。相對而言SCI應該算是比較公平的平臺吧!

  • 3 # 橫刀立馬我自笑

    大家不應忽略一個問題,SCI這套體系的建設本身存在偏倚性的! 只是很多不搞資訊學或圖書情報學的人不深入瞭解罷了。SCI的收刊範圍優先選擇美國刊(佔比最高,且學科門類齊全),次選歐洲刊(數量、門類次之),其他國家包括中國在內的期刊入選比例則極低(有的國家甚至被忽略不計)。這樣以入選期刊總數為一個大盤子,是分母,計算不同雜誌中文章被引用次數(分子)時,門類全,期刊多的地區和國家,雜誌中發表的文章,被引次數遺漏少,其期刊平均影響因子自然佔便宜而會偏高,故而依據引用次數所計算出的雜誌影響因子(IF)毫無疑問是美國的雜誌平均“水平”最高,歐洲次之,其他國家包括中國的顯然偏低。舉個例子,知名水刊“Medicine”2019年影響因子1.87,而中國創立於解放前的老牌臨床醫學英文雜誌“Chinese Medical Journal”(中華醫學雜誌)影響因子長期徘徊在1分多點,2019年影響因子1.55,如果據此認為中華醫學雜誌英文版權威性、學術性、影響力不如一本水刊“Medicine”,顯然不可思議! 究其原因,是因為大量引用或潛在引用中華醫學雜誌英文版的其他亞洲或華人圈雜誌未被納入收錄,自然也就無法統計其“真正”被引用度和受關注度,也就是說能更客觀計算和反映你某本中國辦英文雜誌的雜誌群、期刊生態圈尚不存在於現有的SCI體系中,故而使中國辦的英文期刊平均影響力看起來比歐美國家的期刊差了一大截!如果說SCI體系能較客觀評價美國雜誌或部分歐洲雜誌還說得過去,但片面認為其是評價全球所有雜誌及所刊論文的唯一金標準,則謬矣!

  • 4 # 洋洋qwer1234

    這個是中國多年來博士畢業的標準,如果不以sci為標準,就和取消高考,推薦上大學一樣了吧,博士會更水,學風會更差,高考比sci缺陷還多,可是和sci一樣,公平,因為能排除外界干擾,sci不好發就是因為盲審,和高考密封一樣,如果不用這個方法,誰也沒有好方法,還破壞了學術界的公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跟喜歡的女孩聊天,對方回覆很慢,是否意味著沒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