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俠行走天下之超然
-
2 # 7Y正陸
古代漆器食具看著最有食慾,嵌金描彩,裝飾華麗,造型各異,瓢、盆、碗、碟、杯、筷等應有盡有。可以想象當年豪門盛宴,山珍海味,觥籌交錯,熱鬧景象。
青銅器雖然食具也不少,如鼎、簋、簠、簋等,但大多看著粗獷。小器皿觥,杯,盞、盅、卮等又太冷漠。
戰國早期曾侯乙墓、馬王堆漢墓出土了大量漆器,工藝水平高超,是楚地漆器的精品。
-
3 # 德行天下崔
翡翠白菜,肉形石。
翡翠白菜有稱翠玉白菜,白菜,百財,清清白白,其材質為緬甸翡翠玉,是代表晚清期的翡翠製品。潔白的菜身與翠綠的菜葉相映成趣,遠遠看去像一顆真的白菜。
肉形石像紅燒肉一樣的石頭,乍一看就是一塊東坡肉嗎?喜歡吃肉的朋友,一看到他就有食慾,這塊肉明顯有肥有瘦,用放大鏡看能看到肉的紋理與毛孔。其實他是一塊瑪瑙石,產自內蒙古,內蒙古王爺把他送給康熙的。
-
4 # 金兔歷史
看起來很有“食慾”的文物不多。
但還真有那麼幾件。
首先是臺北故宮的東坡肉形石。
這是清朝留下來的一件文物,看起來也頗有食慾。這件文物怎麼看都不像是一塊硬邦邦的石頭,倒有點像一塊連皮帶肉、肥瘦相間的東坡肉,不管是色彩還是紋理,都能以假亂真,宛若真正的東坡肉。
肉形石,一般指豬肉石。
它是大自然的產物,是在地殼運動過程中與其它礦物質接觸色化而成的,多產於廣西省柳州市。世界上紅白相間的石頭是比較多的,但組合起來像豬肉的就很少了。其中有皮的肉形石比較珍貴,而有皮且“肉質”在肥瘦之間的肉形石更是肉石中的上品。
另一件看起來有食慾的文物是翠玉白菜,它同樣珍藏於臺北故宮。
翠玉白菜由翠玉雕琢而成,和真實的白菜相似度接近百分之百。翠玉白菜潔白的菜身以及翠綠的葉子,都能讓人感受到一種親切感和熟悉感。更令人拍案叫絕的是,翠玉白菜的“菜葉上”還停留著兩隻昆蟲——螽(zhong)斯和蝗蟲,寓意多子多孫。
東坡肉形石、翠玉白菜和臺北故宮的另一件文物“毛公鼎”並稱為鎮館三寶。一肉、一菜加一鍋,正好一鍋煮了吃了!
回覆列表
文物中的食慾,這個題目有點好玩,不過算了吧,是有食物文物的,很多,如麵條,烙餅,餃子,雞蛋,酒等等,你有食慾嗎?餐飲器具更多,商周青銅絕大部份都是,但裡面裝的什麼你敢想象嗎?裝著燉煮的戰俘人殉犧牲,用來祭祀祖宗,你有食慾?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