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對於老人暈倒無人敢扶;個別老人乘公交與孕婦搶座;損壞共享單車不聽勸阻等事件發生,你是怎麼看待的?
8
回覆列表
  • 1 # 荀隱思維

    尊老是傳統道德中的“美德”,估且不論現在的人是否具有“美德”,且看現如今,霸座男、撒潑女、地鐵小便、老人碰瓷、貪汙腐敗、行賄受賄……各種“缺德”事件不斷在挑戰人們的道德底線,連“道德”底線都沒有了,又何談“美德”呢?

    對於此種道德危機,有很多人不解而迷惑:為什麼社會發達了,人卻越來越“無恥”,越來越“缺德”了呢?

    有人說,現在道德敗壞,是因為自改革開放以來,逐步建立市場經濟的經濟體制。市場經濟就是讓人追求私利、爾虞我詐,不管別人的死活,這才使人變得越來越“缺德”。其實這是人們對市場經濟制度的誤解,這種認知是完全錯誤的。

    恰恰相反,正是因為有了市場,才大大有效地解決了“無知”和“無恥”的問題。市場的真正功能是讓人類更好的合作,好比去超市買杯子,貨架上有很多款杯子可供挑選。顧客並不認識商品的提供商,只關心杯子的質量和樣式,衡量價效比。生產這些杯子的人確實是出於“私利”在生產,但是他們也必須實實在在地生產,生產出讓顧客滿意的產品,這樣才能賺錢。

    在市場經濟下,交易成功憑藉的是信用與認同,最適合生存的企業一定是最講信譽,最值得消費者信賴的企業,這也是市場經濟中人們之間具有更高信任度的原因。

    那問題出現在哪裡呢?

    我們國家在傳統上講的是“禮”,禮是什麼?禮是法律和道德的混合,禮有很多來自民間,大量也是由民間執行的。道德是從小受教育的結果,就像生活中我們有不少機會可以騙人,而我們沒有說謊欺騙並非是害怕法律的懲罰,只是覺得良心不安,或是是擔心輿論的譴責,這就是道德的作用。

    其實道德危機與我們社會中“合法性”和“合理性”的衝突有關。一個正常社會,“合法的”就應該是“合理的”,“合理的”就應該是“合法的”,二者應該是統一的,這樣才符合人性,才有利於人們合作。沒有相對公平公正的社會環境就沒有一切,沒有追求公平公正的呼籲和行為就沒有一切。

    一個相對公平公正的大環境可以改善很多東西,也是最大的道德。所以,人們的道德標準其實與社會是否公平有關。當人們認為社會不公平,這個社會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道德。

    白巖松曾說:“涉及道德的問題,不應只追問人們“有沒有道德”,更應該思考的是,我們的社會環境、相關的法律制度,是否進步到了讓人們‘可以展現道德’的時候。華人不缺德,缺的就是讓“德”展現出來的制度保障與大環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素質和能力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