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一輩子都沒有對劉基敞開心扉,而劉基一輩子也沒有得到朱元璋的厚愛。想要知道為什麼這次對話決定了劉基的生死,我們先來分析一下這兩個人。朱元璋:一代布衣天子,殺伐果斷。“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這句詩裡便可以看出朱元璋的戾氣。但是朱元璋疑心,自尊心太重了。甚至因為一些小事要了好多人的性命。朱元璋尤其尤其對儒生和文臣心懷戒備。他認為這些人看不起他,認為他們目中無人,這種心理伴隨他終生。朱元璋恨不得爬進這些文臣儒生的心裡、腦子裡看看他們究竟在想什麼。劉基:大名鼎鼎的劉伯溫,決勝千里之外,運籌帷幄之中,被譽為天下第一能臣,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與諸葛孔明齊名的。既然劉基本事大,難免有點恃才傲物,難免有點書生儒氣,難免有點舞文弄墨。伴君如伴虎啊,劉伯溫也是有苦說不出...再來了解一下背景:李善長年邁,已經不再想掌管朝中政務。楊憲以劉伯溫徒弟以及黨羽的身份與胡惟庸等淮西勳貴抗衡。胡惟庸不斷拉人下水,洋洋得意,認為朝中二把手非自己莫屬。王廣洋被懷疑與劉伯溫勾結。反正朱元璋就覺得劉伯溫私底下沒好好寫字下棋偷偷勾結去了...好了,明白朱元璋為什麼要問這三個人的名字了吧。李善長作為淮西勳貴長老級人物,朱元璋要確定劉伯溫沒有和他們同流合汙。楊憲是劉伯溫黨羽,朱元璋要確定劉伯溫膽子還沒大到讓自己的爪牙無法無天。胡惟庸遲早要被朱元璋殺了,朱元璋要看看劉伯溫對此人什麼看法,與此人有沒有私下勾結。王廣洋純粹過來打個醬油...放大招之前,放個小技能耗耗血...那為什麼劉伯溫還是死了呢?上面說了朱元璋很討厭劉伯溫恃才傲物,目中無人。你劉伯溫就算有天大的本事,在皇上那裡也是自以為是!所以這種關鍵性的場合劉伯溫再一次惹怒了朱元璋。天下之大除了你劉伯溫竟然沒有一個能擔當宰相之人!who are u!!!(咳咳,我在模仿朱元璋的心理活動)小樣!反了你了!我都沒好意思說天下天子非我不可!但是私以為這不是真正要殺劉伯溫的原因,原因是朱元璋疑心愈加氾濫,錦衣衛和洪武四大案都告訴我們朱元璋連李文忠都想殺,(馬皇后救了李文忠)還有誰他不敢殺!這次不殺劉伯溫,下次你多了嘴照樣殺你劉伯溫,這次對話即使劉伯溫讓朱元璋滿意,他也逃不過之後朱元璋在胡惟庸案、藍玉案和郭桓案的大開殺戒。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朱元璋只不過想說:“這個天下她是我的!!!”。(散花,鼓掌,大王你好帥!)謝謝觀看
朱元璋一輩子都沒有對劉基敞開心扉,而劉基一輩子也沒有得到朱元璋的厚愛。想要知道為什麼這次對話決定了劉基的生死,我們先來分析一下這兩個人。朱元璋:一代布衣天子,殺伐果斷。“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這句詩裡便可以看出朱元璋的戾氣。但是朱元璋疑心,自尊心太重了。甚至因為一些小事要了好多人的性命。朱元璋尤其尤其對儒生和文臣心懷戒備。他認為這些人看不起他,認為他們目中無人,這種心理伴隨他終生。朱元璋恨不得爬進這些文臣儒生的心裡、腦子裡看看他們究竟在想什麼。劉基:大名鼎鼎的劉伯溫,決勝千里之外,運籌帷幄之中,被譽為天下第一能臣,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與諸葛孔明齊名的。既然劉基本事大,難免有點恃才傲物,難免有點書生儒氣,難免有點舞文弄墨。伴君如伴虎啊,劉伯溫也是有苦說不出...再來了解一下背景:李善長年邁,已經不再想掌管朝中政務。楊憲以劉伯溫徒弟以及黨羽的身份與胡惟庸等淮西勳貴抗衡。胡惟庸不斷拉人下水,洋洋得意,認為朝中二把手非自己莫屬。王廣洋被懷疑與劉伯溫勾結。反正朱元璋就覺得劉伯溫私底下沒好好寫字下棋偷偷勾結去了...好了,明白朱元璋為什麼要問這三個人的名字了吧。李善長作為淮西勳貴長老級人物,朱元璋要確定劉伯溫沒有和他們同流合汙。楊憲是劉伯溫黨羽,朱元璋要確定劉伯溫膽子還沒大到讓自己的爪牙無法無天。胡惟庸遲早要被朱元璋殺了,朱元璋要看看劉伯溫對此人什麼看法,與此人有沒有私下勾結。王廣洋純粹過來打個醬油...放大招之前,放個小技能耗耗血...那為什麼劉伯溫還是死了呢?上面說了朱元璋很討厭劉伯溫恃才傲物,目中無人。你劉伯溫就算有天大的本事,在皇上那裡也是自以為是!所以這種關鍵性的場合劉伯溫再一次惹怒了朱元璋。天下之大除了你劉伯溫竟然沒有一個能擔當宰相之人!who are u!!!(咳咳,我在模仿朱元璋的心理活動)小樣!反了你了!我都沒好意思說天下天子非我不可!但是私以為這不是真正要殺劉伯溫的原因,原因是朱元璋疑心愈加氾濫,錦衣衛和洪武四大案都告訴我們朱元璋連李文忠都想殺,(馬皇后救了李文忠)還有誰他不敢殺!這次不殺劉伯溫,下次你多了嘴照樣殺你劉伯溫,這次對話即使劉伯溫讓朱元璋滿意,他也逃不過之後朱元璋在胡惟庸案、藍玉案和郭桓案的大開殺戒。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朱元璋只不過想說:“這個天下她是我的!!!”。(散花,鼓掌,大王你好帥!)謝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