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神諞秦腔
-
2 # 手機使用者69944024138復興
會的。吃梆子也叫撩黑板,也叫梆子夯口,即開口咥到板上了,本應是眼。一梆子夯的全亂了,甚到唱的人能叉了氣,打板的摔牙子,拉板胡的閃斷絃,看戲的有時向舞臺上甩半姐磚,後臺拉場燒茶水的還敢踹爐子,疊廂的廂官敢打坷嘮蹬了。因此,秦腔的板眼是很嚴謹的,一點都不能胡擁蔥!這是梆子戲的特點。哎喲!甭提了,秦腔的確是中國戲i劇祖!
秦腔,被譽為中國戲曲梆子腔的鼻祖,其用棗木梆子控制唱腔節奏,在演唱的過程中,梆子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上梆子的演奏員又被稱為“副鼓手”,或者叫“掌板”。秦腔有六大板式,分別是二六板、慢板、尖板、二導板、帶板和滾板,各種板式的腔體結構和音樂節奏各有特點,而需要梆子控制節奏,梆子控制的這種節奏就是現代音樂所說的音樂節奏,這種音樂節奏包括一板一眼的2/4節奏,一板三眼的4/4節奏,有板無眼的1/4節奏,無板無眼的1/8節奏。演員在演唱的時候,根據各種板式音樂結構的不同來處理唱腔,所謂的吃梆子,就是演員在演唱的過程中不夠腔體結構的節奏。其實,在演唱的過程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即就是專業演員,經常會出現吃梆子的現象,但是對於普通觀眾而言,卻很難發現,其原因在於。戲曲是以歌舞演故事,對於普通觀眾而言,他們主要看到就是故事,因此上來說,他們普遍意義上認為,好的秦腔就是情節是否能夠引人入勝,打動人心。對於他們而言,有這一點就足夠了,至於吃梆子不吃梆子,大多數人根本是搞不明白,只要在演唱過程中,演員的感情到位,引起大家的共鳴,整個演出就是成功的。前面說過,梆子雖然控制節奏,但是梆子做為樂器,其依然是為演員服務的。因此上當演員在演唱的過程中出現吃梆子的現象時,就需要梆子演奏員即使的調整梆子的節奏,來配合演員的演唱,使整體感覺上較為統一,這個過程就叫“倒梆子”。這就是所謂的樂隊要包戲。好的演員,其能夠把控全場節奏,即秦腔演員所說的能夠“壓得住場面”,也就是說,好的演員本身就需要控制節奏,控制樂隊為自己服務,而不是讓樂隊帶著節奏跑。要是那樣的話,人物感情就無法釋放,整個演出就索然無味。秦腔演唱中,又很對技巧性的東西,最愛吃梆子的就是上板、碰梆子、闊梆子等技巧性唱法的時候,其實吃梆子也是演員不願意出現的現象,但是在舞臺上,除了唱,秦腔是一個綜合性的體現,尤其是大段的舞蹈動作後接唱,有些基本功欠缺的演員就會覺得氣力不足,演唱的時候就會感覺氣息不夠,這就造成了吃梆子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