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樂康78478751

    《木蘭辭》是自南北朝流傳至今的一首膾炙人口的民間歌賦辭品,它雖然只是一首民歌,但卻飽含文氣,讀起來朗朗上口。其中包含了不少膾炙人口的經典名句。“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均出自《木蘭辭》。將父親稱為阿爺,不為什麼,其完全出於地域方言。南北朝時期,西北邊陲,烽火四起,狼煙漫道。連年的戰事,雖然為當地百姓生命財產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但彼此間的交手、交流、交融,也為造就當地百姓英勇豪爽,豁達隨性的性格,助力不小。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就發生在當時的西北邊疆。代“阿”的稱呼和稱謂,大多源於少數民族,如“阿舅”、“阿姑”、“阿大”、“阿哥”等,至於說南方有些地區也有代“阿”的稱呼,一般都是民族融合後傳過去的。《木蘭辭》中稱父親為“阿爺”,正印證了語言(方言)的民族性這一特點。

  • 2 # 亦有所思

    爺,在古代指的是父親。

    前面加一個阿字,應當是源於漢朝。漢朝的時候,稱呼父親為阿翁,稱呼母親為阿母。稱女兒為阿嬌,所以“金屋藏嬌”中的陳阿嬌不是她的本名。

    阿爺,查一下資料即可知。

    《梁書·列傳·卷五十六》中記載:“景曰:“前世吾不復憶,惟阿爺名標。”大意就是,侯景說從前的事情我有些記不清了,只記得我的父親叫侯標。同樣的事件也記載在《南史·列傳·卷八十》之中。而侯景登基是在公元551年,追認祖先也當然會在這一年。

    也就是說,最晚在公元551年,就已經存在阿爺這個稱呼了。

    經上網查詢,查到《冥祥記》中也有“阿爺”這個記載,“指語祖母曰:阿爺飛上天,婆為見不?”其作者為太原王氏王琰。

    王琰生卒年不詳(或者我沒有查到),但他是佛門名士,而且曾經與範縝爭論。範縝反佛辯論的時間大約在公元489年,而王琰當時已經是佛門名人,所以著書應當就在前後,因此可擬定為在公元500年左右。

    查詢《木蘭辭》資料可知,木蘭辭大約產生於北朝後期,而北朝時期是公元386年至公元581年,以後期而論應當在公元490年以後,是北齊與北周,顯然符合這個時期。

    而且,在資料中明確說明,《木蘭辭》不晚於陳朝,陳朝是公元557年立國,向前推正好與前面的判斷相符。

    據學者後來考證,《木蘭辭》不是北朝作品,應當是隨朝至唐初時期。如果是這樣,那簡直更符合了!

    因為在隋唐的時候,人們稱父親為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羅馬字型怎麼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