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道之軼事
-
2 # 清擾qing
思考看似無聲,實則有聲。
不喜喧囂,身處靜謐,才可有效思考。思考過程中,卻又無數個聲音在心中,一一掠過,告訴你後來該如何,這樣抉擇,或那樣抉擇。
千種萬種聲音交錯,你詢問它們,它們也詢問你,答案到底是什麼?卻要從這無聲的有聲中獲得。
-
3 # 姚華興
思考時一定有聲音,儘管習俗說心器管則思、心想事成,耍心眼兒、玩心眼兒、心計,其實真正的思維、思考的是腦筋,動腦筋。好歹心腦聯絡緊密、密不可分。心是有聲音,供血時要心跳,只有心跳時供血給大腦時大腦才能思考,不供血時即心䒙不跳動時,發動機熄火時也就不可能、思維、思考。為此,思考時心一定有聲、心䒙的跳動跳動聲、脈搏聲,心䒙熄火了大腦也不能思考了。議。
思考一般處於安靜的環境,能靜下心來獨處,遠離喧囂,傾聽到自己心靈的聲音。
羅丹的雕塑“思想者”,手握拳撐支下顎,頭微垂,視角朝向胸部,這就是思想家的思考的形態轉向內在,而暫時不專注外在。
我相信每一個作家,哲學家,藝術家,詩人,哪怕是一個普通人在思考時都會有這種靜止的狀態來聽聽自己內心的想法,對某些事情的真實的態度,對某個人或某件事的真實的評價,對彷徨在十字路口所要做出的抉擇。
就像我們在喧鬧的環境裡聽不清語音一樣,在忙碌中極容易忽視真實的自我。
魯迅先生喜愛夜,他習慣於夜晚寫作,他說夜晚的思維跟白日裡的思考是不一樣的,因為夜晚是安靜的沒有干擾,而內心的想法只有在沒有任何干擾的情況下顯得清晰響亮。
許多古今中外的哲學家表述孤獨的好處,最大的好處就是寧靜,只有寧靜才便於思考,便於瞭解我們內心的想法,這想法在無聲無息的延綿。
當然不同的人思考時內心所發出的聲音是不一樣的,大人物關注宇宙世界,他的聲音裡有宏觀的思考,小人物關注日常瑣細,他的內心聲音裡有微觀的計較。
奴隸主內心的聲音大概在告訴自己要佔有更多的奴隸,而奴隸內心的聲音是怎樣想逃避壓迫和獲得自由的呼聲。
人的身份地位不一樣,內心所發出的聲音也不一樣。
詩人在思考時內心的聲音在他的詩句裡,畫家內心的聲音在他的線條和色彩裡,作曲家內心的聲音一定體現在他的旋律裡,歌唱家內心的聲音在他的歌聲裡。
不會思考的,內心沒有真實聲音的人,精神是麻木不仁的。
所以我們要經常放慢腳步,讓身心放鬆,面向宇宙大海,或在深林或在湖畔,問問自己:“我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