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欲,亦勿施於人”的意思是:即使是你想要的東西或想做的事,也不能強加給別人。
這句話是告訴人們,無論是否“己所欲”,都不能“施”即強加給別人,給別人的東西,只有一個標準,即以別人意願為標準。要看別人自己是否願意,而不能依據我們的標準來強加給別人。
己:自己。欲:想,想做。勿:不要。施:施加。於:介詞,在。人:這裡解釋為對方,與原文前面的“己”相對。
這句話的典故出自於《論語·顏淵》篇第二章,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相對應,原文如下: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白話譯文】
仲弓問怎樣做才是仁。孔子說:“出門辦事如同去接待貴賓,使喚百姓如同去進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認真嚴肅。)自己不願意要的,不要強加於別人;做到在諸侯的朝廷上沒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裡也沒人怨恨(自己)。”仲弓說:“我雖然笨,但一定照您的話去做。”
擴充套件資料:
《論語·顏淵》共計24章。本篇中,孔子的幾位弟子向他問怎樣才是仁。這幾段,是研究者們經常引用的。孔子還談到怎樣算是君子等問題。
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第二章是孔子對他的學生仲弓論說“仁”的一段話。他談到了“仁”的兩個內容。一是要他的學生事君使民都要嚴肅認真,二是要寬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只有做到了這兩點,就向仁德邁進了一大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成為後世遵奉的信條。
“己所欲,亦勿施於人”的意思是:即使是你想要的東西或想做的事,也不能強加給別人。
這句話是告訴人們,無論是否“己所欲”,都不能“施”即強加給別人,給別人的東西,只有一個標準,即以別人意願為標準。要看別人自己是否願意,而不能依據我們的標準來強加給別人。
己:自己。欲:想,想做。勿:不要。施:施加。於:介詞,在。人:這裡解釋為對方,與原文前面的“己”相對。
這句話的典故出自於《論語·顏淵》篇第二章,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相對應,原文如下: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白話譯文】
仲弓問怎樣做才是仁。孔子說:“出門辦事如同去接待貴賓,使喚百姓如同去進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認真嚴肅。)自己不願意要的,不要強加於別人;做到在諸侯的朝廷上沒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裡也沒人怨恨(自己)。”仲弓說:“我雖然笨,但一定照您的話去做。”
擴充套件資料:
《論語·顏淵》共計24章。本篇中,孔子的幾位弟子向他問怎樣才是仁。這幾段,是研究者們經常引用的。孔子還談到怎樣算是君子等問題。
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第二章是孔子對他的學生仲弓論說“仁”的一段話。他談到了“仁”的兩個內容。一是要他的學生事君使民都要嚴肅認真,二是要寬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只有做到了這兩點,就向仁德邁進了一大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成為後世遵奉的信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