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聚氺軒

    相同點:兩篇文章都語言簡練、故事生動、內涵深遠,都用了透過一個故事來說明一個道理的寫作方法。

    不同點:蜀鄙二僧運用對比的手法來刻畫人物,主要採用對話的形式來寫。蘇書戴嵩畫牛主要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來進行描寫。

    故事的寓意是:需要憑藉的東西越多,就越多地被這些外物所限制;而不需要依靠什麼外在的東西來完成自己的計劃,也便更大程度上地獲得了行動的自由.

      人窮志不短.蜀鄙的窮僧能隻身到南海,憑的就是“志”.相反,人富了卻能喪志,蜀鄙的富僧不就如此嗎?看來,決定事物成敗的,是內在因素,而不是客觀條件.

      現實生活是,我們一定不要做那表面富有,頭腦卻空空的富僧,而要學習窮僧矢志不移、不畏難艱的精神.

  • 2 # 旅行三哥

    相同點是都要以事實為依據,實事求是,不同點是事情的成敗各有原因。

    蜀鄙二僧,字面比喻窮與富不是事業成功的關鍵條件。出自課文原題《為學一首示子侄》,意思是寫篇文章給兒子和侄子們看,談談求學、做學問的道理。但本文並不明“示”,而是用故事做比喻,來暗示。暗示帶啟發性,可培養人的悟性。本篇課文是針對初中一上學生主要讀記敘文而對原文進行的節選,只儲存了故事,而刪除了“蜀之鄙二僧”前面兩段和“顧不如蜀鄙之僧哉”後面部分的議論。故改標題為“蜀鄙之僧”。有的書將這故事看成寓言,標題《蜀鄙之僧》。文章借蜀鄙之貧富二僧的故事,闡述了為學(即做學問)的成敗在於為與不為的道理,並教育子侄要立定志向,刻苦求學,才能有所成就。

    《書戴嵩畫牛》是北宋文學家蘇軾的所作的一篇散文。用簡單的手法敘述了一件事情,並諷刺了憑空想像的外行人。故事是這樣說:四川有個杜處士,喜愛書畫,他所珍藏的書畫有幾百種。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畫的《鬥牛圖》,杜處士尤其珍愛,他用玉做了畫軸,用錦囊裝起來,經常隨身帶著。有一天,他將書畫攤開曬太陽,有個牧童看見了戴嵩畫的牛,拍手大笑著說:“這張畫畫的是鬥牛啊!鬥牛的力氣用在角上,尾巴緊緊地夾在兩腿中間,現在這幅畫上的牛卻是翹著尾巴在鬥,錯了!”杜處士笑笑,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話說:“耕種的事應該去問農民,織布的事應該去問女傭。”這個道理是不會改變的呀!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不能憑空想像。不能迷信權威,要從客觀事實出發,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儒林外史精彩情節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