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時光荏苒的歷史
-
2 # 閒看秋水心無事
曾國藩的一生做出了許多為人敬佩歌頌的事蹟。
1.文學上
曾國藩有堅持每天讀書寫文章的習慣,多年的博覽以及寫作讓其在文學上已有成就。早期,其在京為官的時候,就已經是京城的文藝名人。曾國藩在江寧任兩江總督的時候,竭力盡快恢復了當時已經毀壞的江南貢院,並保證了甲子科江南鄉試正常舉行,恢復了太平天國入侵南方後被中斷了近十年的鄉試。為蘇皖兩省的廣大學子的仕途之路,重新鋪開了序端。後還開辦了金陵書局。
2.軍事上
辦團練,編排成營,組建了數營陸兵,興建水師,最終建立了龐大的湘軍。統領湘軍抵抗了太平天國在南方的勢力,並最終將其剿滅。
另外,值得特別注意的一點,曾國藩不但高瞻遠矚地興建了水師,更為重要的是他站在國家的長遠利益角度,將水師變成了清朝編制之列,成為國家正式軍隊的一種。這為後來,著名的北洋水師奠定了重要基礎。
在消滅捻軍的重任上,曾國藩探索出了圍剿捻軍的正確戰略方針。雖然最終是李鴻章負責剿滅捻軍的重任,但是李鴻章採取的戰略依舊是曾國藩前期探索出的圍剿方略。
在興辦洋務方面,曾國藩早就有所行動,他派人遠到美國負責學習並採購了製造裝置,在上海興建了中國自己的造船廠。為日後更廣泛的開辦洋務打開了良好先例。
3.政事上
最重要的一點,慧眼識才,為國家選拔了諸多大才大賢。有其麾下諸多的優秀將領,有被他保舉升遷的封疆大吏,還有後來的李鴻章,都與曾國藩的善知人、善用人密不可分。
顧大局而委屈自我地解決了天津教案的國家糾紛問題。當時的天津教案,如果稍處不當,輕者導致國家喪權辱國,重則導致列強軍隊大舉入侵國土,威脅統治。曾國藩以大局為重,較為妥善處理了這次問題,不過自己的一世英明威望也因此被時人質疑詬罵。
你們覺得曾國藩還有哪些值得稱頌的事蹟呢?
-
3 # 焦聞影片
1865年,曾國藩在攻克天京後,被封為一等勇毅侯,加太子太傅,權勢極大,功高震主。清朝對其極不放心。咸豐帝曾在湘軍克復武漢時嘆道:“去了半個洪秀全,來了一個曾國藩。”曾國藩具有豐富的政治經驗和歷史知識,他熟悉歷代掌故,因而在擊敗太平天國後,一方面自裁湘軍,一方面把家書刊行問世,藉以表明自己忠心為清廷效命,以塞弄臣之口。古人避禍方式種種,卻少見有藉助家書以自表心跡的先例,曾氏刊行家書,以示無隱,韜光養晦,潔身自保,而且可以減輕朝臣的猜忌,確是一招高妙的修身處世之道。此外,作為一個受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學思想濡染的人物,曾國藩更看重身後的名譽。而刊刻家書,流傳後世,是另一種更大的表明心跡,是一種大智慧。《曾國藩家書》自刊發後便風靡不衰。
曾氏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曾國藩受家風薰陶,對子弟也要求極嚴,並諄諄加以教誨。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00多封,是歷史上家書儲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為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理財類、濟急類、交友類、用人類等十大類。曾國藩的家書內容十分廣泛,涉及到了當時的政治、軍事、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也談到了官場、僚屬、朋友、鄰里之間的種種關係,還說明了為學、讀書、作文等方面應遵循的原則和方法。這些信都圍繞著一箇中心:一個人應當怎樣修身、做人、處世。其行文從容鎮定,形式自由活潑,隨想而至,揮灑自如,沒有虛偽和造作,真切感人,於平淡中孕育真知良知,凝聚的人生思考,修身齊家處世的精闢見解,足以反映他高超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更足夠後人鑑賞。
讀曾國藩的家書,可以發現這位為清王朝立下汗馬功勞、已經大紅大紫的欽差大臣,竟有“居官不過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長久之計”,“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預為計”這樣的自我告誡,透露出曾氏的精明和清醒,蘊涵著他對“狡兔死,走狗烹”的警覺。他教誨子侄“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將相無種,聖賢豪傑亦無種”,這些話也十分耐人尋味。讀曾國藩的家書,好像聽見他在耳邊娓娓道來,看不到絲毫厚黑、狡詐,也不會覺得他是一個政治家。家書從曾國藩由翰林院庶吉士初授官職到去世前不久,跨越近30年。除了思想漸趨成熟外,他的志趣仍然和少年讀書時一樣,始終以讀書人自居,這決定了他對周圍事物的看法,也成為他一生成功的基石。他在信中表述的對為學、作文、歷史等等的認識,有很多經驗值得後人學習,按現在的話說,即是他有非常好的學習方法和領悟能力。他科舉出身,卻深得教育大義,因此他在家書中對自己官場得失談得較少,而始終牽掛在心的是子弟的學習。同時,他官學並舉、胸懷大略,時時刻刻警戒自己:做官清廉、做人謙遜、做事勤勞;對弟弟、兒子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功伕力透紙背,非一般官宦人家所能及。
曾國藩關於修身養性有很多真知灼見,包括立志、求知、敬恕、忠信、反省、慎獨、謹言、有恆、勤儉、謙虛等內容,其目的在於:始於修身,終於濟世。曾國藩認為做人之道關鍵在於“敬恕”二字,所謂“敬”,一要做到無論在多少人面前,無論在大、小人面前都不能傲慢,這叫泰而不驕;二是衣冠整齊、態度儼然會使人望而生畏,這叫威而不猛。“恕”字要做到完美的境地,待人仁厚有禮,終身謹慎小心。如果行為得不到別人的讚許,就應反過來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曾國藩一生孜孜於克己之學,師從理學大師唐鏡海後,更是自律甚嚴。曾國藩一貫重視道德修養,總結了修養為八德:勤儉剛明孝信謙渾。勤儉剛明四字,皆求諸己之事;孝信謙渾四字,皆施諸人之事。曾國藩還主張自修求強,不斷修正自我,完善自我,進而戰勝自我。透過自修而完善,是君子所珍惜和追求的境界。自古以來,多少鐘鳴鼎食之家相繼敗落,都是因為子孫驕奢淫逸所致。曾國藩出將入相,最擔心的就是子孫長處於富貴鄉里,習慣過一種寄生蟲似的生活,漸漸蛻化到不可救藥的地步。他隨時隨地言傳身教,苦口婆心地訓導諸弟諸子諸侄克勤克儉,不可懶惰奢靡。
作為清王朝的封疆大吏、朝廷重臣,曾國藩的官位不可謂不高,權勢不可謂不重。他位列三公,封侯拜相,是晚清時期一位炙手可熱的人物;他掌握著一支訓練有素的湘軍,一時權傾朝野,威震大江南北。在這樣的環境中,他沒有躊躇滿志、趾高氣揚、飛揚跋扈、為所欲為,而是居高思危,謹小慎微;在飛黃騰達之時,官運亨通之際,時時想著退路,處處考慮到罷官。這就是他的處世哲學之一。在“朕即國家”、爾虞我詐的封建時代,他深知權高震主將會給自身帶來的危害,所以在鎮壓太平天國起義和捻軍起義之後,立即向朝廷提出瞭解除自己職務的請求,表現了不居大位、不享大名的思想,認識到享名太盛必多缺憾。但是他得知滿族御史參劾他力求解職是恃功驕惰時,就馬上乖乖赴任,表現出靈活圓滑的處世態度。
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他是最好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對待家人,曾國藩則提出了一般平民所應遵循的處世原則,要求他們嚴格奉行,謹慎恪守,不能有絲毫懈怠。不以勢利對待親友,不以盛衰對待故舊,也不因恩怨疏遠他們,是曾國藩在處理親友關係上提出的處世之道。即使對一些他不滿意的人,和一些已經產生了嫌隙隔閡的人,也不因一個人而影響了整個家族的關係。對待一般人,曾國藩提出了平等待人的主張,居鄉要全守鄉間舊樣子,不能摻半點官宦習氣;對待長輩要力盡孝心、恭謹欽敬;做晚輩要有孝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曾國藩在家書中大力倡導;對待兒孫輩他強調不要太嬌慣,認為“愛之反以害之”。
在“高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封建時代,曾國藩步步高昇,得以善終,完全憑仗他高明的處世之道。曾國藩一世都生活在官場中、軍旅裡,他的處世之道當然是一個封建官僚,尤其是一個高階官員在複雜的世事中總結出來的。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的現代社會里,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值得每個人一讀。
回覆列表
很榮幸能夠回答問題。曾國藩一生成就不少,被譽為“晚清中興四名臣” 。
在文學方面,他繼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風格,創立晚清古文的「湘鄉派」,乃湖湘文化的重要代表。同時在書法方面,他也有很深的功底,他的小楷與小行書是整個清代的典範。他應是與同代包世臣、何紹基齊名的大書家。
在軍事方面,他編練了湘軍,平定了太平天國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