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山海
-
2 # 磨史作鏡
這還是沒搞清楚古代帝王的三個“號”:年號、廟號和諡號。除了年號是用於紀年皇帝生前就有之外,廟號和諡號都是死後追贈,追贈人一般為接班人,但是也有特殊的,比如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鈺,因為他哥哥明英宗朱祁鎮不承認他的帝位,死後很長時間沒有廟號(按王爺待遇)諡號也很差勁。一直到朱見深即位才開始平反,逐漸有了正常的廟號和諡號。崇禎皇帝更是由清室給他弄得廟號諡號。
廟號從西漢開始有,最初非常嚴格,不是哪個皇帝都有的,到了後來就越來越氾濫,逐漸發展到每個皇帝都有廟號了,也就是都是“非祖即宗”了。
諡號也是從漢代開始,最初只有一個字,比如“高”“文”、“武”等,因此也就具備了以諡號稱呼皇帝的條件,就有了漢武帝、漢文帝等稱呼。諡號後來也氾濫成災,越來越長,讀起來都費勁,更甭提記住了,因此後來到明清時期再也沒有明某帝、清某帝之類的稱呼了。倒是此時年號上都基本上一個皇帝一個,所以又開始以年號稱呼皇帝盛行,比如永樂帝、康熙帝、乾隆帝等。
回過頭來說溥儀,他去世時已經是一位普通公民,誰來給他上諡號和廟號呢,顯然不可能有,不存在合理不合理,所以他只有年號“宣統”。誰讓他不但是清王朝的末代皇帝,還是整個帝國時代的末代皇帝呢。
做為亡國之君的溥儀,木有廟號、諡號,是很正常的事情,不存在合理不合理的問題!
清末廢帝、也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死後木有人為其擬出諡號,並議定諡號,一般以其任皇帝時的年號稱之為清宣統皇帝。
須知,古代歷朝歷代皇帝死後的諡號,都是下一代皇帝帶領眾大臣,按照其生前的德、能、勤、績,予以評價,作出諡號,這必須是在政權延續下,才可以做出的事情,或者改朝換代的下一個封建政權為前朝末帝作出諡號,溥儀系亡國之君,封建社會終結,故無人為其議定諡號!
右站立者為溥儀
皇帝死後,尊崇祭祀,奉獻廟號,配享太廟,溥儀家、國已無,何人供奉太廟,何來廟號!
無論諡號、廟號,都是下一代皇帝對上一代皇帝處理的事情,皇位斷絕,自然就木有諡號、廟號了。
再一個,溥儀曾於中華民國期間,在清末遺老、軍閥張勳支援下鬧出一次復辟鬧劇,特別是投靠日本帝國主義,出任偽滿洲國“皇帝”,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賣國賊,抗日戰爭勝利後,被定為戰犯,諡號也應該是惡諡。
據說曾有滿清遺老遺少諡溥儀為“孝襄皇帝”,廟號“恭宗”,能否寫入史書,不好說!
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