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美術教育家

    舞龍舞獅,現在少了,以前是希望挨家挨戶拜年,現在希望是被拜年,以前的紅包文化和現在的紅包文化變化很大,在家裡也清靜了許多,年俗應該很少吧,都在家看看電視,玩玩手機吧。

  • 2 # 芭蕉雨聲

    磕頭。大年初一天不亮就起床,先給神仙磕頭,再給爹孃磕頭,然後跑出去給村裡所有的長輩磕頭。等天明瞭,回家一看,褲子的膝蓋處已經磕得起毛了。。後來我進城了,爹孃就改為讓我們鞠躬了。現在老家還是磕頭拜年。我們村就一個姓,一個祖宗,磕頭一磕就是一個村兒,挨家挨戶磕。

  • 3 # 輕風教育

    自己提出的問題自己先曬一曬家鄉的年俗吧。

    又是一年一度新年快到了,煙火掛滿夜,五彩斑斕,爆竹聲聲,不絕於耳。人群穿梭的熱鬧與煙花爆竹聲交相輝映,一家家其樂融融,歡聲笑語,說不完的親情。

    時代變遷,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也隨著時代的發展也在慢慢發生變化,不變的是團圓的渴望,親情的溫馨。

    對於過年,各地都有傳唱的歌謠,從各地的各謠中可以看出各地年俗的不同,家鄉的歌謠是:

    “天啊天,莫起風,二十四哩,接祖宗,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剁年肉,二十七,做耙七(吃),二十八,殺雞殺鴨,二十九,樣樣有,三十夜,講好話,初一、初二不駝(挨)罵,初三、初四,啪得一下。”這是我們這裡兒時過年的記憶。

    知道北方的一春節歌謠“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只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扭一扭”。

    在我們這裡,年應該算從二十四,接先祖儀式開始,開始忙碌過年了。這比北方從二十三小年開始若有不同。在我們的歌謠裡,特別要說道的是,從三十晚上開始,家長就要求小孩子說吉利話,可小孩子哪有那麼聽話,有時時不時就童話無忌了,為此,從三十開始,家長在牆壁上都要用紅紙貼上“童話無忌”四個大字。也是為了吉利,對於犯錯的小朋友,初一初二家長必須忍過,從初三開始就不用忍了,小朋友就得小心了,於是有了“初一、初二不駝(挨)罵,初三、初四,啪得一下”。雖然歌謠有些土,但那份幸福在童趣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年俗有不同,親情的溫暖卻一樣,團圓的喜悅是一樣的,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對未來生活的祝福也一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能級間隔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