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knife名刀

    古代官員確實以文科生居多,但也不全是。

    古代的官員選拔制度,有科舉制,察舉制,和世襲制。

    科舉制的考試內容主要是八股文。八股文測試的內容是經義,《詩》《書》《禮》《易》《春秋》,從五經裡選擇一定的題目來寫作。題目和寫作的方式都有固定格式。一篇八股文有四個段落,每個段落都要有排比句,有排比的段落,叫四比。

    察舉制,就是地方官員考察舉薦。舉薦的理由可以是有才學,擅詩文,懂時務,會算術,孝親敬老,為人正直,孔武有力等。具體分為察舉、徵辟(朝廷徵用民間的名士)和孝廉。

    世襲制,是一些大官、士族的孩子,到了一定年齡,直接向朝廷求官。

    雖然一些朝代也增加過科舉的科目,比如算科、武科等,但大多數朝代的科舉內容是文科內容。因此說中國古代是文人治國,大體上沒什麼問題。

  • 2 # 標準的70後

    我認為,古代朝廷,除了武將,文人,還有閒人。造成這種現象,主要原因是中國封建統治階級任人唯親,有些無才無德或者無才有德的人進入了朝廷。

  • 3 # 潘不安講究史

    從廣義上來說並非如此,因為古代朝廷還需要很多其他輔助官吏。比如科舉除了我們熟知的進士科,還會有明算科,會專門招收算數方面的人才,他們會被用來核算朝廷的錢糧收支,官員俸祿等。明法科,顧名思義就是招收精通法律的人才,考取者會在司法部門工作,或者成為地方官的佐吏,解決刑法上的問題。甚至還有明字科,就是選拔研究文字和擅長書法的人。雖然歷朝歷代廢置不定,但最多時可達到五十多科。

    另外,古代太醫院的醫生並不屬於文人範疇,因為古時文人一般把醫學當做興趣愛好,如果專門從醫,往往會被人輕視。此外還有如宋代有將作監,裡面有大量工匠掌握各種器具武器的製作工藝,少數人會擁有官職。

    而從狹義上來說,也的確是如此。如上面提到的明法、明字科,太醫,將作監的官員大多都是極低品,不入流的官員,甚至只能稱之為佐吏,被排除在朝廷真正的權利核心之外。只有考取進士科的文人,才真正算的上是封建朝廷中的一員。

    另外,早期的文人不像我們現在看到的文人一樣,五穀不分,四肢不勤,都是需要掌握多種技能的。不說出將入相,一個合格的文人基本上天文地理,水利建築,醫藥養生,甚至是占卜相面都要懂得。只是到了後人,文人才會變得越來越酸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江自破雲享是什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