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龍鎮
-
2 # 遠方的燈火啊
曹操剿匪三十年,硬生生把劉備從居無定所的流寇變成獨霸一方的諸侯,這點另外兩位可做不到。而且曹操終其一生也就在北中國打轉,業績也不如其他二位。另外曹魏對比唐宋,前者顯然不及後二者,這也會影響到對君主的評價。
最關鍵是在這個位置上,曹操就是非常典型的首鼠兩端的偽君子。他都封王加九錫了,架空天子,把持朝政,軍權在握,按照正常流程就該篡位了。這傢伙居然縮了,來了句做周文王,意思兒子做改朝換代的周武王,甩鍋給了兒子,真是呵呵了。他兒子也是日了狗了,只能收拾老爹的鍋,幹了。另外兩位雖然也虛偽,各種推脫,秀演技,但好歹邁出了那一步。
-
3 # 偏見和誤解
主要是三國演義這個大毒草太厲害了,把曹操的奸臣形象深入民間,一些最開始研究歷史的人,都以為曹操是個大大的奸臣。
而事實上,曹操從未成弟,在他在世的時候,一直是漢朝的丞相,漢朝的王爺,漢朝的諸侯,而不是自己開創一個王朝取帶漢朝。
所以人們說曹操是比趙匡胤和李淵那個什麼更加禪讓制的皇帝,惡俗說法是不正確的。
從最後的結果角度來看,曹操並沒有取得漢朝,而李淵和趙匡胤都各自稱帝禪讓,把前朝皇帝取代了。所以說三國演義才是導致曹操的聲望這麼卑劣的原因。
歷史評價也要看時期。
皇權社會下,曹操的名聲確實不太好,一是因為他的兒子篡奪了漢獻帝的皇位,二是因為他本人也確實太有手段,太會耍弄權術。華人對於會權謀的人,往往是又愛又恨,又敬又怕。曹操落個白臉,也在情理之中。
到了現代社會,評價歷史人物的標準發生了改變。對於曹操的“蓋棺定論”,其實已經是重新掀起蓋子,又蓋了一次。我想現在大部分人對於曹操的評價,即便不會高過趙匡胤,也不會低過李淵吧。
東漢末年,董卓為亂,天下洶洶,群雄四起。戰亂的結果,是民不聊生,皇帝的日子也不好過。在這種情況下,人心所向是安定,是統一。曹操乘勢而起,用了不算太長的時間,基本上平定了北方。而且,在他實力還不是很強大的時候,主動把漢獻帝接到自己的地盤上,讓這位落魄天子從此過上了比較穩定的日子。客觀地說,漢朝能夠苟延殘喘幾十年,是曹操的功勞。更重要的是,北方的百姓能夠不再顛沛流離,得到幾十年的喘息之機,也有賴於曹操。“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這是曹操對外界差評的反擊,也是歷史事實。在這種前提下,曹操本人還沒有當皇帝,只是把機會留給了自己的兒子,他兒子對漢獻帝的安排竟也不差,可以說是仁至義盡,有什麼可指責?皇帝輪流做,明年到你家,沒毛病嘛!
如果曹操有毛病,如題所述,那李淵和趙匡胤也有毛病。為什麼前人會認為前者不如後兩者呢?答案是,曹魏政權從曹操算起,實際上只穩定了三代(曹操、曹丕和曹睿),以後便是司馬家掌權了。而司馬家也操蛋,開國皇帝司馬炎便是個糊塗蟲,把皇位傳給了個傻子,導致兩晉南北朝數百年的戰亂,直到隋朝建立才算安定下來。期間百姓多少離亂,遭受了多少痛苦,光看人口數量的增減便一目瞭然。這是以成敗論英雄,或者更確切地說,是以天下人的感受論英雄。
老子說得好,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而百姓的領悟是,寧做太平犬,不為亂世人。中國歷史,對於統治者的要求,首先就是要穩定,而且是長期的穩定。曹操穩定了北方不假,但是他沒有開創一個長期穩定的局面,取曹氏而代之的司馬家族也只是曇花一現。而李淵開創的唐朝,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強盛皇朝;趙匡胤開創的宋朝,看似不怎麼強大,卻也延續了幾百年,而且將半壁江山建設得如花似錦。以此而論,對於曹操的評價不如後兩位,也是理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