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姨嫁給了一個美華人,黑人。
她是我媽媽的親姐姐,是一個正正宗宗的華人,上海人。她二十九歲到美國打拼,現在已經是一個政府機構某分支的資深專家,也已經結婚將近二十年了。
這是一個非常奇異的組合,我沒有查詢到任何資料能夠證明“亞黑配”的稀少,但是即使在美國,她也承認這樣的結合“我自己都沒怎麼看到過”。
我的叔叔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生活中紳士風度,工作中專業素養。他在美國大學教書,我跟他聊推薦信他還說,你要上過我的課我才能給你寫,喲。
阿姨一直跟我回憶她初到美國是多麼艱難,天天吃香蕉和白麵包,現在看到香蕉就想嘔吐。亞洲女性當時在阿拉斯加州還很稀少,加上她身高一米八,所以回頭率很高,天天有人搭訕。她也確實為了身份結過一次婚,但是發現性格不是很合適,最終離婚。終於在一個書店被這位大學教授搭訕,約會,同居,結婚,成就了一段二十年的跨國(並不跨國籍)的美好婚姻。
我問她是否因為是黑人有所顧慮過,她很坦然地說是。但是我的外公外婆都是思想很開放的人,家裡其他人也很支援,沒有什麼閒言碎語。所以,種族是一個因素,但不是決定性因素。
他們是相愛的。我阿姨有潔癖,把家裡收拾得井井有條,後花園乾淨得能用舌頭舔。叔叔老老實實地在喝完紅酒以後,把杯子衝乾淨,晾乾,用餐巾紙擦得鋥亮;並在我阿姨尖叫著地上有一小團灰時,默默地撿起來扔掉。
他們每年都去世界各地旅行,吃香的喝辣的。
我阿姨會燒一手不錯的中國菜,我叔叔已經熟練地掌握筷子,接受所有中國菜餚。每次我和她要用叉子而不是筷子吃色拉時,他都會用中文說:“你們...不是...華人。”
他們臥室裡的事情我不知道。
總體來說我的感受是,跨國婚姻,對於華人來說,適合性格比較外向,不是很“中國”的女性。她們要敢於放下自己文化的一部分,融入對方的文化之中,創造一種全新的混合文化氛圍。如果家庭支援,那麼其實其他方面的阻礙就不大了,更重要的是自己能夠接受,能夠去進入這樣一種很少有參照系的關係,並且維持下去。
他們的廚房牆上有這麼一句話:kissin don"t last; cooking do. 與本答無關,就覺得挺有意思的。
文化背景不同,必然要經歷很長的磨合期,同一國家同一民族的人結婚尚且很難幸福,何況跨國又跨民族。經營起來也不難,雙方都要有強大的包容心,相互理解才行。
我的阿姨嫁給了一個美華人,黑人。
她是我媽媽的親姐姐,是一個正正宗宗的華人,上海人。她二十九歲到美國打拼,現在已經是一個政府機構某分支的資深專家,也已經結婚將近二十年了。
這是一個非常奇異的組合,我沒有查詢到任何資料能夠證明“亞黑配”的稀少,但是即使在美國,她也承認這樣的結合“我自己都沒怎麼看到過”。
我的叔叔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生活中紳士風度,工作中專業素養。他在美國大學教書,我跟他聊推薦信他還說,你要上過我的課我才能給你寫,喲。
阿姨一直跟我回憶她初到美國是多麼艱難,天天吃香蕉和白麵包,現在看到香蕉就想嘔吐。亞洲女性當時在阿拉斯加州還很稀少,加上她身高一米八,所以回頭率很高,天天有人搭訕。她也確實為了身份結過一次婚,但是發現性格不是很合適,最終離婚。終於在一個書店被這位大學教授搭訕,約會,同居,結婚,成就了一段二十年的跨國(並不跨國籍)的美好婚姻。
我問她是否因為是黑人有所顧慮過,她很坦然地說是。但是我的外公外婆都是思想很開放的人,家裡其他人也很支援,沒有什麼閒言碎語。所以,種族是一個因素,但不是決定性因素。
他們是相愛的。我阿姨有潔癖,把家裡收拾得井井有條,後花園乾淨得能用舌頭舔。叔叔老老實實地在喝完紅酒以後,把杯子衝乾淨,晾乾,用餐巾紙擦得鋥亮;並在我阿姨尖叫著地上有一小團灰時,默默地撿起來扔掉。
他們每年都去世界各地旅行,吃香的喝辣的。
我阿姨會燒一手不錯的中國菜,我叔叔已經熟練地掌握筷子,接受所有中國菜餚。每次我和她要用叉子而不是筷子吃色拉時,他都會用中文說:“你們...不是...華人。”
他們臥室裡的事情我不知道。
總體來說我的感受是,跨國婚姻,對於華人來說,適合性格比較外向,不是很“中國”的女性。她們要敢於放下自己文化的一部分,融入對方的文化之中,創造一種全新的混合文化氛圍。如果家庭支援,那麼其實其他方面的阻礙就不大了,更重要的是自己能夠接受,能夠去進入這樣一種很少有參照系的關係,並且維持下去。
他們的廚房牆上有這麼一句話:kissin don"t last; cooking do. 與本答無關,就覺得挺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