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noka是我

    根據個人性格吧。我是同性異性都不怎麼聊的那種。前幾天上了堂公益課,老師讓我們晚上回家找幾個朋友聊聊天,這我才發現我跟朋友的交談真的太少太少,雖然不經常聊天,但是感情是不變的,可能真正的朋友之間存在的一種默契吧。

    至於異性,認識的異性不多,能聊上的除了男朋友幾乎沒有了,本來就不擅長聊天的人,除了工作生活基本沒什麼交集。

    前幾天有個師父看我手機號跟我說我克桃花,可能也有一部分這個原因?️

  • 2 # 向上的小山

    話不投機半句多,酒逢知己千杯少;

    這不是90後特有的特點,在男女關係交往中,有些人特別在意誰主動,特別在意誰付出的多!

    因為往往主動代表著任人宰割,主動代表著你有需求感,代表著你需要她比她需要你更多。

    所以在交往中潛意識阻止我們主動去聯絡,因為主動代表著需要付出更多腦力需要提供更多的談資,需要引導更多的話題。

    正是因為現在大多數的90後現在都不擅長社交,不擅長聊天,很難提供正確的聊天談資,對聊天過程把握程度控制不了,所以導致了主動尋求聊天的恐懼感。

    而因為每次都主動聊天尷尬的場面,帶來的是深深的失敗感,挫折感,從而形成了迴圈式破壞的壞習慣!

    而越是逃避,越是不主動,就越是處理不好異性交往中遇到的問題!

    再來談談為什麼現在90後的社交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因為現在的社會改變了,使得我們每個人越來越個體化,每天只要有網路,有手機就能躺一天!

    也越來越多的個體自由的職業從業者,他們不在需要太多的集體的交流聯絡,就能養活自己。

    因為網際網路和手機,自己生活方式的變化,導致了我們交流方式退化,性格上也更加的獨立。

    最後最後想說的是還是要做一個主動的人,主動的選擇是一種能力,主動的聊天也是一種能力,只是很多人不知道!

    要知道一個問題,聊天能否讓對方主動聯絡你,能否讓對方說更多的話也是一種能力。

    對方不說話,對方只回一句,那就需要檢討你提供的談資,你創造的聊天氛圍,還有時間上是否準確。

    這些都需要你從對方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對方可能對那些話題感興趣,你對話題有什麼獨特的瞭解。

    而後是話題的過度能力,氛圍的控制,話題結束,再次溝通,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時間可以倒退十年,你最想做的三件事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