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一個很標準的“油二代”。而且隨父母來到遼河油田的時候,油田正處於欣欣向榮,蓬勃發展的黃金階段。
油田管轄的區域面積很大,差不多佔據整個市區的一半左右,有自己專門獨立的公檢法等系統。油田由很多個二級單位組成,而這些個二級單位,通常有一個很大的院子,裡面既有辦公區,又有住宅區,還有自己的電視臺、幼兒園和商店、招待所......也就是說,從家出來不用走多少路,就有學校、衛生站、糧站、俱樂部,小廣場,甚至還有小市場、車站……生活裡所需似乎都可以在方圓一公里內解決,長大後我才知道,這在當時叫企業辦社會。這也是東北很多國企當時的特色。
那個年代,作為油田子女,有很多獨特的體驗和經歷,比如說,坐車不花錢。那時,每個單位都會有通勤車,一般都是用來員工去各基地、井隊,或者是去總部機關辦事。因為是免費的,於是也成為大院內每家大人小孩走親戚、看同事、探長輩,或者去逛街溜達的最佳搭乘選擇。
那個年代,油田職工的福利待遇也是多種多樣的,家裡水電氣都是定量供給,但往往用不了,退了還能給補貼;各種節假日,甚至平常,也經常會分豆油、豬肉、大米,白麵。到過年過節了,大家更是用腳踏車馱著一箱箱的冰凍海鮮,大蝦,水果等往家拿。印象最深的,就是分蘋果啦!那時候蘋果都是按筐來裝的,一筐50來斤,一家往往少則分2、3筐,多則5、6筐,一個冬天都能把你吃的看見蘋果就反胃!
那個年代,最開心的事就是搬家了。那時候都是福利分房,還沒有商品房的概念,很多職工到年底都等著單位分房子。住房是按工齡、職稱、崗位等情況排分,職工工齡越大,職位越高,崗位越辛苦,分數就越高,就可以分到或者換到更大、地段、樓層更好的房子。一到年底,申請分房的員工分數榜一貼出來,就感覺像古代趕考放榜一樣熱鬧,排在前面的興高采烈,排在後面的鬱悶糾結……
長大後,當年的小夥伴和同學們依然大部分仍留在油田,鑽井、採油、煉油、司機,或者是幹部,像老一輩一樣,在各自的崗位上繼續為中國石油辛勤的耕耘。
石化或者石油的子弟,大多應該都選擇轉行了。有了油一代創業,才有了油二代的選擇,到現在更是能源轉型的時代。但石油精神猶在,指引石油子弟走好人生路。
我就是一個很標準的“油二代”。而且隨父母來到遼河油田的時候,油田正處於欣欣向榮,蓬勃發展的黃金階段。
油田管轄的區域面積很大,差不多佔據整個市區的一半左右,有自己專門獨立的公檢法等系統。油田由很多個二級單位組成,而這些個二級單位,通常有一個很大的院子,裡面既有辦公區,又有住宅區,還有自己的電視臺、幼兒園和商店、招待所......也就是說,從家出來不用走多少路,就有學校、衛生站、糧站、俱樂部,小廣場,甚至還有小市場、車站……生活裡所需似乎都可以在方圓一公里內解決,長大後我才知道,這在當時叫企業辦社會。這也是東北很多國企當時的特色。
那個年代,作為油田子女,有很多獨特的體驗和經歷,比如說,坐車不花錢。那時,每個單位都會有通勤車,一般都是用來員工去各基地、井隊,或者是去總部機關辦事。因為是免費的,於是也成為大院內每家大人小孩走親戚、看同事、探長輩,或者去逛街溜達的最佳搭乘選擇。
那個年代,油田職工的福利待遇也是多種多樣的,家裡水電氣都是定量供給,但往往用不了,退了還能給補貼;各種節假日,甚至平常,也經常會分豆油、豬肉、大米,白麵。到過年過節了,大家更是用腳踏車馱著一箱箱的冰凍海鮮,大蝦,水果等往家拿。印象最深的,就是分蘋果啦!那時候蘋果都是按筐來裝的,一筐50來斤,一家往往少則分2、3筐,多則5、6筐,一個冬天都能把你吃的看見蘋果就反胃!
那個年代,最開心的事就是搬家了。那時候都是福利分房,還沒有商品房的概念,很多職工到年底都等著單位分房子。住房是按工齡、職稱、崗位等情況排分,職工工齡越大,職位越高,崗位越辛苦,分數就越高,就可以分到或者換到更大、地段、樓層更好的房子。一到年底,申請分房的員工分數榜一貼出來,就感覺像古代趕考放榜一樣熱鬧,排在前面的興高采烈,排在後面的鬱悶糾結……
長大後,當年的小夥伴和同學們依然大部分仍留在油田,鑽井、採油、煉油、司機,或者是幹部,像老一輩一樣,在各自的崗位上繼續為中國石油辛勤的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