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3300玲玲
-
2 # 電工與機械維修
一年級學生家長怎麼幫助?孩子適應新的生活,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把小孩子適應能力看的太差了,其實小孩子的適應能力是很強的。如果把小孩子單獨放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剛開始可能會哭會鬧,但是時間長了之後,他就會發現發現新的興趣和愛好。適應能力超出常人的理解能力。
所以小孩子怎麼適應新的校園生活,如果真的到校園的話,會有很多同年齡的同學一塊兒跟著玩,慢慢的也就適應了校園生活,沒有什麼捷徑可以走的,因為你不可能天天陪著她。而且在這方面小孩子的適應力是特別強的,也不用操心或者是擔心小孩子會怎麼樣,每個小孩子都必須經歷自己單獨適應社會能力的一個過程。
小學新生入學,是家長第二個斷乳期,因此,要做好放手的準備,讓孩子試著開始獨立。可以關注這四個方面,幫助他適應新的學習生活。
1.促進學生正確的自我意識形成。從總體上來說,小學生自我意識不夠客觀、全面,帶有明顯的主觀色彩,更多地依賴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主要是教師和家長。他們十分渴望得到教師和家長的肯定,而對於同學的意見則不太在乎。
所以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恰當、適時的評價,要多給予鼓勵和讚揚,使學生有不同的情緒體驗。
2.增強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小學生面對挫折和批評的心理承受力差,有時也會影響他們的學校適應,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幫助他們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教師的批評要注意技巧和言詞,批評的目的是教育他們,而不是打擊。要關注他們對批評的情感反應,給予必要的指導。要學生懂得受到表揚時,要繼續努力,爭取下次做得更好;受到批評時,要多從自身找原因,努力改進。
3.家校聯手,幫助學生適應新環境。家庭也是學生生活的重要環境,對於學生的教育應該發揮學校、教師和家庭三方面的合力。家長與教師要根據兒童的實際情況,指導兒童安排好作息時間,使兒童勞逸結合,保證身心健康。這些工作家長可適當提前,讓孩子有個緩衝期,生理和心理都慢慢適應自己的新角色。
4.運用多種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習慣
巴金說:“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可見,向學生傳授文化知識是重要的,而更重要的是對學生進行習慣養成教育,這將會對他們的學習質量、道德品質、能力的培養和今後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這些方法都可以減少學生對新環境的恐懼感和陌生感,爭取快速融入新環境,適應學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