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科大科學與人文

    如果不是狹義的理解為單純的讀書認字,文化本身就是一個很複雜的概念,光定義就有形形色色不下數百種!其中至少包含著諸如道德傳統、風俗習慣等等內容,當然最核心的應該是價值觀。對個人而言,文化往往意味著基本素養。比如當看到某人隨地吐痰,我們都會很厭惡,可能會有人指責說該人沒教養或沒文化。這時候,沒文化並不是說其不能讀書認字,而是指其行為違反了基本的公共道德準則。諸如此類的行為準則實際上非常多,如果不能很好的瞭解和遵從,則將導致很難在社會上立足。因此,按照這樣理解的文化,實際上是一個人在一定社會環境中安身立命的基本素養和要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也可以說,這種文化素養對任何人而言,其重要性都是持續終身的,而不是一時一地的偶然事件。現在很多用人單位在招聘人員時,都非常重視個人品德造詣,而不僅僅侷限於專業技術才幹。如果給人一種粗鄙沒文化的感覺,則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先做人,再做事;做好人,才能做好事,已經成為企業文化的普遍共識。

    另外,不同的民族國傢俱有不同的文化傳統和觀念。在當今資訊和其他各種新技術推動下的全球經濟一體化浪潮中,各種文化之間的交流互動變得非常頻繁。此時,作為較好的個人文化修養,就要求不但要了解本民族的文化,也應該適當瞭解其他不同的文化傳統,以便更有利於不同文化傳統人群之間的交往。所以,文化在對外交流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當然,狹隘意義上的文化,即讀書識字,或再擴大一點範圍,也包括科學技術方面的專業知識文化,也非常重要。先做人,也得會做事,不會做事當然也不行。在一個越來越知識化的社會中,基礎知識文化就是通行證,不具備基本的文化知識素養,幾乎可以肯定會寸步難行。發達國家曾有過文化程度與收入之間關係的統計,其結果表明,普遍而言,收入與平均學歷成正比,學歷越高則收入越高。中國目前給人的感覺也是如此,所以才有不能讓孩子輸在起點上的說法,以及競爭從幼兒園就開始的現象。

    最後要強調的是,文化不但意味著專業知識,也意味著良好的道德品行,缺一不可。當一個人因缺乏其中之一而落於人後,看著別人風生水起而自己卻日漸淪落、別人興趣廣泛樂在其中,而自己卻啥也不懂茫然無知;別人信仰堅定淡薄人生,自己左右搖擺卻憤世嫉俗;別人旁徵博引出口成章,自己卻張口結舌不知所云時,一定會痛感文化的重要意義。當然,兩者都缺的人,可能反而什麼也感覺不到了。但,人生悲劇,莫過於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作為中下游球隊的球迷是什麼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