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漸行漸遠65557317
-
2 # 程式設計圈子
通常講“別人家的父母”,那角色就是子女了。我們把子女大致分成三個年齡段。
1. 兒童,12歲以下這個年齡,上網自主發表言論的機會不多。雖然電影電視劇裡有可能出現兒童角色,但可惜他們的臺詞是大人編好的。兒童在主流社會里,並沒有多少表達自己意願的機會。事實上,我的一個幼師朋友曾說過,從幼兒園開始,兒童就開始有了很強的攀比心理了。所以兒童在心理有“別人家的父母”怎麼樣,這是很正常的。但由於缺乏表達機會,所以我們很少聽他們說“別人家的父母”;甚至小孩有這種思想傾向時,確實有可能被父母打。
2. 12到18歲這個時候是青少年階段,主要的精力都在於學習了。學習好不好通常是自己的事情,很多學生並沒有機會把這些壓力轉向指責父母。無論自己父母和“別人家的父母”比較,有什麼缺點和優點,都不足以解釋自己學習好與不好。所以,這個階段的青少年,不具有表達“別人家的父母”的充足理由。
當然,也會有例外的。媒體曾有報導,由於沒有錢給兒子買 iPhone,兒子又打又罵,逼父親下跪,說人家過年都十萬八萬的給,看看你,我怎麼有你這樣的爹。
這也要怪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出了很大問題。
3. 19歲以上上完大學、工作、結婚、生子,這些是人生正式步入社會的時候。這個過程中,很多時候要拼爹,所以這個時候,有更多的人會有“別人的父母”的想法。但中國自古以來“孝”的思想,在學生時代就灌輸給了子女,所以很多人雖然有這種想法,但很少會真正表達出來。現在隨著生活壓力,特別是買房壓力越來越大,更多的人不僅需要拼爹,買房時甚至要拼“爺爺“、”外公“。
希望年輕人都能儘快成長,也希望中國房價能夠穩定,讓更多的年輕人能端正思想,靠自己的努力奮鬥過上想要的日子,不要總想著”別人的父母“。
-
3 # 南寧小芳姐
我女兒經常說,她是副教授,想見我一面都難。因為我的活動比較豐富,旅遊、練習模特走秀、形態訓練、跳舞、唱歌 等等活動接連不斷。所以我女兒經常說我是別人家的媽媽。是我沒時間陪她,不是她沒時間陪我。
回覆列表
別鬧了,哪個父母會拿自己去跟別人比較啊,尤其是在孩子的見證之下,因為他們早就知道了一個道理: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之所以會經常說別人家的孩子,也不過是想激勵一下自己的孩子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