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奪嫡”後,康熙帝最終選擇了四阿哥胤禛作為皇位繼承人,絕非一時興起,臨時動議,而是經過長時間的考察考驗做出的決定。胤禛之所以脫穎而出,至少有五個優點得到康熙帝的認可和賞識。
一是機斷專行,靈活多變的智慧。江南賑災困難重重,最難的是籌錢。當時按常規打法,籌款200萬兩銀子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且這些官員大多是八阿哥、九阿哥的人,八阿哥已經讓他們聯合江南的富商從中作梗。此時,胤禛讓李衛帶人到這些有錢人家講道理做工作,同時令年羹堯出面嚇唬、拉攏他們,還跟十三阿哥設下“鴻門宴”,終於籌到了200萬兩賑災款。
二是不計得失,分憂解難的擔當。追繳國庫欠款是個費力不討好、得罪人的差事。辦這個差等於向所有人宣戰,因為幾乎沒有不欠國庫錢的。而且這些人都不一般二般的人物,有康熙帝的功臣老部下,有胤禛的眾多兄弟,還有當了30多年的太子。但接旨後胤禛義無反顧,不怕得罪人,勇做“孤臣”,把康熙帝的旨意落實到位了。
三是大局面前,捐棄前嫌的氣度。西北戰事吃緊,損兵折將六萬,成了康熙帝的鬧心事。可是眾皇子們為了一個大將軍王的人選,各懷心腹事,打著自己的小算盤,而不是考慮誰有能力做這個大將軍王,贏得戰事的勝利。此時,胤禛不計個人恩怨,積極推舉十四阿哥出任大將軍王,從資格、能力看,十四阿哥確實是大將軍王最佳人選,雖然胤禛有想順帶著讓年羹堯當陝甘總督的私心,但是至少能看出胤禛的氣度。
四是領會聖意,不忘舊情的品德。其實,康熙第一次廢掉太子胤礽,只是想給太子一個教訓而已,並非真的想廢。讓大家公推新太子人選只是走個過程,正當大家都在積極推舉皇八子時,唯有胤禛力勸皇上恢復胤礽儲位。這樣做也許並非出於胤禛真心,但深合聖意,同時讓大家尤其是太子黨的人看到胤禛知恩圖報,不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人。
五是教子有方,言傳身教的家風。以子觀父胤禛表現出色。胤禛之子弘曆,深得康熙喜愛,曾留在自己身邊教養,孫子優秀,說明其父親教子有方,家風不錯,其父親也不能差。這也是傳位於胤禛的一個重要因素。
這五條是其他諸位阿哥不具備的,這也就決定了四阿哥胤禛是理所當然的皇位繼承人,康熙帝也恰恰是看準了這五條。其實,在康熙六十一年,也就是1722年冬,康熙偶感風寒,指派胤禛代行南郊祭祀大典,就是傳位於胤禛之端倪。只不過有些人自欺欺人,不願相信而已!
“九子奪嫡”後,康熙帝最終選擇了四阿哥胤禛作為皇位繼承人,絕非一時興起,臨時動議,而是經過長時間的考察考驗做出的決定。胤禛之所以脫穎而出,至少有五個優點得到康熙帝的認可和賞識。
一是機斷專行,靈活多變的智慧。江南賑災困難重重,最難的是籌錢。當時按常規打法,籌款200萬兩銀子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且這些官員大多是八阿哥、九阿哥的人,八阿哥已經讓他們聯合江南的富商從中作梗。此時,胤禛讓李衛帶人到這些有錢人家講道理做工作,同時令年羹堯出面嚇唬、拉攏他們,還跟十三阿哥設下“鴻門宴”,終於籌到了200萬兩賑災款。
二是不計得失,分憂解難的擔當。追繳國庫欠款是個費力不討好、得罪人的差事。辦這個差等於向所有人宣戰,因為幾乎沒有不欠國庫錢的。而且這些人都不一般二般的人物,有康熙帝的功臣老部下,有胤禛的眾多兄弟,還有當了30多年的太子。但接旨後胤禛義無反顧,不怕得罪人,勇做“孤臣”,把康熙帝的旨意落實到位了。
三是大局面前,捐棄前嫌的氣度。西北戰事吃緊,損兵折將六萬,成了康熙帝的鬧心事。可是眾皇子們為了一個大將軍王的人選,各懷心腹事,打著自己的小算盤,而不是考慮誰有能力做這個大將軍王,贏得戰事的勝利。此時,胤禛不計個人恩怨,積極推舉十四阿哥出任大將軍王,從資格、能力看,十四阿哥確實是大將軍王最佳人選,雖然胤禛有想順帶著讓年羹堯當陝甘總督的私心,但是至少能看出胤禛的氣度。
四是領會聖意,不忘舊情的品德。其實,康熙第一次廢掉太子胤礽,只是想給太子一個教訓而已,並非真的想廢。讓大家公推新太子人選只是走個過程,正當大家都在積極推舉皇八子時,唯有胤禛力勸皇上恢復胤礽儲位。這樣做也許並非出於胤禛真心,但深合聖意,同時讓大家尤其是太子黨的人看到胤禛知恩圖報,不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人。
五是教子有方,言傳身教的家風。以子觀父胤禛表現出色。胤禛之子弘曆,深得康熙喜愛,曾留在自己身邊教養,孫子優秀,說明其父親教子有方,家風不錯,其父親也不能差。這也是傳位於胤禛的一個重要因素。
這五條是其他諸位阿哥不具備的,這也就決定了四阿哥胤禛是理所當然的皇位繼承人,康熙帝也恰恰是看準了這五條。其實,在康熙六十一年,也就是1722年冬,康熙偶感風寒,指派胤禛代行南郊祭祀大典,就是傳位於胤禛之端倪。只不過有些人自欺欺人,不願相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