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熱愛生活的鑫鑫

    每個人的觀點不同,我僅表達我個人觀點。

    我覺得寶媽應該先做自己,然後才是孩子。

    有人可能覺得我自私了,但是如果寶媽辭職做全職媽媽,會容易失去自我。

    我記得看過的一個電視劇,女主有了孩子做了全職媽媽,爸爸自己一個人工作,然後爸爸的事業越做越大,天天喝酒應酬,時間長了,夫妻倆經常吵架。而他們的孩子,卻對媽媽說“媽媽,你能不能別和爸爸吵架,爸爸賺錢很辛苦,你天天在家,又不累,你讓著他點”他媽問孩子“你為什麼覺得媽媽不累?”孩子說“你天天就做飯,洗衣服,其他的又不會,又不賺錢。”聽到這裡他媽就沉默了。

    在孩子的眼裡,爸爸是偉大的,厲害的,而媽媽只是會做飯,說白了,爸爸在孩子心裡的形象是高大的,而媽媽啥都不會。

    其實我們都明白,媽媽為了家放棄了自己的事業。

    所以我覺得,如果條件允許,寶媽應該去工作,一方面能實現自我價值,另一方面也是給孩子做榜樣,也有利於家庭和諧。再就是能有自己的時間,自己的自由。

  • 2 # 李艾笑笑

    我會選擇陪伴孩子。特別是三歲以前,孩子就需要媽媽全天的陪伴,對於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很重要,三歲看老是有一定道理的,你不陪伴他,只想教育他,是得不到好的效果的,如果小時候不教育好,越大就會越管不到。不要說平常上班,下班陪伴更加高質量,不見得,上班就算輕鬆,上班途中也不輕鬆,回到家累的不想動,哪裡來的高質量?人的精力有限,分散了肯定會有缺失。

    當然陪伴不等於陪著,有的父母是順便看一下小孩,自己玩手機或聊天甚至打牌去了,有時小孩丟了都不知道,這最多算陪著,陪伴是要從小孩的角度出發,和他一起慢慢成長。當然也不等於24小時粘在一起,圍著孩子轉,要有很好的規劃,比如戶外時間,講故事時間,做遊戲時間,看書時間,看電視時間等等。和孩子也要有一定的約定,大人也會有自己的事情,這時孩子就要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獨處一會,讓他學會尊重別人。做家務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參與,讓他知道勞動的快樂和不易。

    孩子三歲以後,上了幼兒園,我們時間相對就多了,如果有人接送就可以找穩定工作,如果沒人幫忙,選擇就小很多,有合適的工作當然最好。孩子和工作,肯定是選擇孩子,條件不好就堅持三年給孩子,工作可以奮鬥,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好多人都娶不上媳婦,真的是因為男多女少嘛?還是因為很多女人不願意結婚?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