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微微光

    這確實是一個我們不得不承認和麵對的事實。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似乎更像我們的願景,現實中“讓好的給他更多的”“馬太效應”層出不窮。

    歷史上看,不僅是現代社會各個國家都在面對這個現象,富有的人越來越有錢,貧窮的人越來越貧困。直到差距拉大到社會裂痕引發的動盪不斷,導致一輪洗牌,新的社會格局分配財富,然後再開始下一輪。

    我看了大多數答案都承認這個現象,本不該重複再答,只是好幾位答友將這種現象的原因分析為富人思維、努力以及格局上,而窮人被貧窮限制的想象力之外還有諸多不是等等,忍不住多說幾句,我們生活中可能有這樣的個案,富人比你有錢還比你努力,但是作為一個整體現象,其實消除這種鴻溝,已經遠遠超出了個體的力量,更多的需要群體理性制度的調節。

    二、社會心理研究中還有這樣一個現象,相對於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聲名顯赫的科學家通常得到更多的聲望和收益,即使他們的成就是相似的。所以,任何個體、群體或社群,一旦在某個方面(如金錢、名譽、地位等)獲得成功或進步,就會產生一種積累優勢,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經濟學家把這叫“贏家通吃”,這難道不是一種正在進行中的使富者更富、窮者更窮。各行業不都這樣,想想我們熟悉的娛樂圈,有的明星天價依然炙手可熱,有的從業者勤勤懇懇依然無人問津。

    三、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富人生活的便利,可能我們也參與其間。心理學實驗者們還發現了一個現象:有前途的人在社會交往中更容易獲益。實驗員透過跟蹤一批學生,觀察統計資料發現,越是優秀的學生越容易得到其他成員的協助,而對那些不夠優秀的學生,卻很少有人願意伸出援助之手。

    其實,那些不夠優秀的學生才更需要幫助,但是為什麼我們更願意錦上添花呢。因為人的心理會有這樣的期待——等價交換或互惠互利,如果我幫助了他,或許以後他會報答我呢?至少在我提出要求時,他會更傾向於接受。同時,對一個無法指望他能夠有所回報的人,在日常的社交中,人們其實更不願意提供援助。

    以上,簡單的說幾點,以此想說明,貧富之間的鴻溝,窮人要擺脫的困境,其實是一個社會問題,需要更多制度性設計和調節,而非僅僅是鼓勵窮人更加努力、更加拼命就可以達成的。畢竟,降低或消除貧富差距,是社會群體共贏的需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桃樹挖了栽了一年花椒樹後還能栽桃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