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這樣的電影受到歡迎,說明當下觀眾怎樣的心態?
1
回覆列表
  • 1 # 編劇演繹法

    從問題推測,提問者提問的範圍應該是中國產院線電影。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首先需要簡單梳理一下中國產喜劇電影的發展歷程。

    喜劇一直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這從古希臘阿里斯多芬等喜劇家們在戲劇舞臺的活躍程度便可看出。電影更是如此,盧米埃爾兄弟拍攝的《水澆園丁》便是電影史上最早的喜劇短片。電影界有許多世人公認的喜劇大師,如卓別林、巴斯特·基頓、勞萊與哈臺、金·凱瑞等等。

    盧米埃爾兄弟的《水澆園丁》

    由左至右依次為:卓別林、巴斯特·基頓、勞萊與哈臺、金·凱瑞

    電影傳入中國後,現在尚能看到最早的中國產影片《勞工之愛情》便是喜劇短片。此外,湯傑的“王先生”系列短片,以及韓蘭根、殷秀岑等著名諧星出演的喜劇影片,包括以《烏鴉與麻雀》為代表的諷刺喜劇等等,都是極為優秀的喜劇電影作品。

    可以說,喜劇電影在中國電影發展史上幾乎從未中斷過。

    《勞工之愛情》

    《王先生吃飯難》劇照

    《沒有完成的喜劇》中的殷秀岑(左)與韓蘭根(右)

    《烏鴉與麻雀》

    新中國成立後,喜劇電影創作的一個小高峰出現在1956年前後,以呂班的“諷刺喜劇三部曲”(《新局長到來之前》、《不拘小節的人》和《沒有完成的喜劇》)為代表。在這之後喜劇電影長期處於沉淪之中,儘管後來有《五朵金花》和《今天我休息》等“歌頌性喜劇”出現,卻也難以再現中國產喜劇電影的輝煌。

    《大壞狐狸的故事》三段式舞臺劇的結構設計同1957年呂班導演《沒有完成的喜劇》如出一轍

    《甲方乙方》

    對電影創作者而言,創作此類影片的投資成本低、風險小、創作週期短、投資回報週期短。導演在嚐到此類快消品的甜頭後,為了能儘快佔領國內觀影市場,自然會不斷重複這種創作模式,批次化生產出一批同質化商品來。哪怕是在《甲方乙方》拍出的十幾年後,馮導的“自我抄襲之作”《私人訂製》依然能在市場上收穫7億多票房,足見此類影片仍然擁有足夠的市場空間。

    《私人訂製》

    當然,此類影片的缺點也很明顯,例如,敘事不夠連貫緊密,許多情節的設計單純為了搞笑,戲劇作用單一,主題思想上缺乏深刻性,等等。

  • 2 # 燈籠

    開篇立意:因為現代人的生活太累了,生活中充滿艱酸。

    都知道現代人的工作壓力大,80後作為獨身子女逐漸接過父輩手中的接力棒來支援一個家庭,贍養四位乃至更多的老人,真正到了上有老下有下的地步。日常的繁忙工作,家庭的生活瑣事,孩子的作業成績,家裡的柴米油鹽。沒有一件事不需要自己操心親力親為,工作中或者生活中出了任何一點小狀況,都會讓家庭成員不開心,更別說作為主要成員的子女了。

    看電影,現在已經變成了非常廉價的休閒方式。趕上特價電影時,兩張電影票甚至還沒一杯奶茶貴。縱看現在的娛樂休閒方式,估計再也沒有什麼能比看電影更加實惠的了。

    你說你去看部電影,悲劇和喜劇,肯定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喜劇,沒有什麼原因,單純的想讓自己開心一下,能夠在這120多分鐘裡忘卻外界的煩惱,全身心地投入到另一個世界中。如果這是一部好笑的喜劇,笑料十足,沒有尿點。諸如《瘋狂的石頭》、《泰囧》、《夏洛特煩惱》等等這樣的小成本高票房的電影,我相信誰都會買票捧場的。

    但是你能說馮小剛的《1942》拍的不好嗎?《唐山大地震》不好嗎?《我不是潘金蓮》不好嗎?黃渤趙薇演的《親愛的》不好嗎?我覺得都是好電影,都是用血肉和痛苦給我們回憶當時的慘烈和不公。去看看評分,幾乎都不低,但是票房呢?估計馮小剛要再拍這樣的電影,他要虧到賣褲子了。

    流行小品電影和喜劇電影,這是市場的選擇,也是主流觀眾的選擇。也從側面反映了現代人值得開心的事太少,我們太缺少可以讓我們開懷大笑,哈哈大笑的的笑料了,也說明了,大部分人都活在不開心的世界中,企圖在電影院裡尋找短短1個多小時的純粹開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初學者做什麼種類的電工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