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稻麥巴巴
-
2 # 十星科技
言歸正傳,赤黴病防治“三技巧”如下:
第一個技巧:選擇抗耐赤黴病的品種雖然當前抗赤黴病的品種十分稀少,但也有“中抗赤黴病品種”和“耐赤黴病品種”
在生產中經歷了赤黴病的考驗。
比如山東省育成且已經透過審定的兩個小麥品種:“太麥198”和“齊民7號”。
再比如江蘇省老品種“揚麥18”就是抗赤黴病品種。
另外,河南省“鄭麥9023”和“囤麥257”,陝西省“西農805”也是耐赤黴病品種。
第二個技巧:前茬玉米選擇“青枝綠葉,活稈成熟”的抗病品種,以減少真菌傳播源頭前茬玉米發生“莖腐病”(青枯病或黃枯病)的地塊,由於病菌累積和再傳播,所以前茬玉米一定要選擇抗病品種,避免加重小麥“赤黴病”以及“小麥根腐病”和“小麥莖基腐病”和“小麥葉枯病”的發生。
第三個技巧:要預防為主,因為“三治不如一防”!因為“三治不如一防”,一定要預防為主,必須以預防為主!建議在抽穗後揚花前噴施菊脂農藥預防“吸漿蟲”和“穗蚜”的時侯,在小麥抽穗前後, 採用殺菌劑戊唑醇或苯醚甲環唑+殺菌劑乙蒜素或井岡黴素+藍色晶典或爆發力或十樂素等抗逆增產劑,混合菊脂類農藥,在預防赤黴病的同時,也兼治鏽病和白粉病,以及預防“吸漿蟲”和“穗蚜”且提高植株抗性,同時預防六大生理病害,達到“一噴十防”的理想效果。
小麥赤黴病的防治主要是預防為主,治療效果非常差。
赤黴病的發生和楊花期的雨水天氣關係比較大。
如果小麥楊花期有連續三天的陰雨天氣,赤黴病就有發生流行的可能。
防治赤黴病也要根據小麥楊花期期的天氣進行。
具體防治技術:一、打藥時機。
如果麥田墒情充足,特別是連陰天,防治赤黴病第一次打藥要在小麥齊穗60-70%進行,間隔5-7天進行第二次噴藥。
如果只是墒情好,雨水不多,防治用藥時間應在初花期噴霧。
二、選用藥劑。
防治赤黴病的藥劑多是多菌靈、甲託、咪鮮胺等,氰烯菌酯是一種新型殺菌劑,效果更好。
在選用以上殺菌劑噴霧防治赤黴病時,應把2種殺菌劑混合使用,以提高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