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不能回
隨著前三十年的外出務工流,有的人發達了,有的人嚐到心酸了,有的人年老了,有的人厭倦在外面奔波了,但在他們心底,都有一個念頭,那就是還是回老家去吧,畢竟你在外面過的無論好壞,老家總歸是自己的家園,那裡有自己的的親人和熟悉的環境;再加上,近年受國際經濟形勢的影響,沿海製造業嚴重受挫,以前的工廠沒有了訂單,那麼大批的工人也就沒有謀生之地了,只能是選擇回家鄉發展;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因生產成本的提高,國家實施沿海產業轉移的政策,讓傳統的勞務輸出地多少都能分到一杯羹,這樣,願意回家鄉發展的人也漸漸多了起來。
綜上所述,似乎留守農村的人口會有上升的可能,實則不盡然。雖然很多農民工想回去,可現實情況卻是:他們在外面工作多的有十幾年,少的也有幾年,早已習慣了外面的花花世界,回去之後能適應老家的生活麼?在外面,經過多年的打拼,他們已經有了不錯的工作,即收入來源,如果回去,他們能幹什麼?孩子都在城裡讀書,總得需要照顧,回去之後該怎麼辦?所有的關係,像社保,醫保等都在外地,回去之後這些就只能取消掉,這豈不是得不償失嗎?另外,雖然經濟形勢促使了打工者的迴流,但是回去之後,他們所面臨的情況是,在自己真正的家鄉,最起碼也得在鎮子的範圍之內,是很難找到現代化的工廠車間的,因為,產業轉移的接受地一般都是在省會和市裡,或者是在縣裡的工業園裡,並且僧多粥少,這樣,回去也是白回,不得不重新謀求新的打工目的地。
我和很多的人交流過,基本上他們所面臨的都是這些情況,對此,他們也很無奈。理性的說,農村,雖然經濟條件、現代化水平,比城市是要差一些,但是從生活環境,社會壓力,空氣質量等指標來看,農村顯然要優於城市。何況,家鄉,無論條件好壞,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對一個人的感情歸屬來說,都是有強大的吸附力的,這些,既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也受作為人對出生地生活地依戀的本性的影響;中國的春運,正是這一現象的最有力證明。
在此,又不得不提到城市化和工業化。我想,國家的城市化終極目標,不應該是把農村的人口轉移到城市,促使城市不斷的變大變強;而應該是以城市和農村各自循序漸進的工業化,來促進區域整體的城市化。假如這樣,農村的人口在自己的家門口就可以找到工作,自然不會背井離鄉;而城市,沒有了大批外來人口的衝擊,房價、物價自然會有所下降,交通擁堵現象應該也會得到緩和。
所以,只有解決了農村的工業化,才能徹底解決有家不能回這一問題。
有家不能回
隨著前三十年的外出務工流,有的人發達了,有的人嚐到心酸了,有的人年老了,有的人厭倦在外面奔波了,但在他們心底,都有一個念頭,那就是還是回老家去吧,畢竟你在外面過的無論好壞,老家總歸是自己的家園,那裡有自己的的親人和熟悉的環境;再加上,近年受國際經濟形勢的影響,沿海製造業嚴重受挫,以前的工廠沒有了訂單,那麼大批的工人也就沒有謀生之地了,只能是選擇回家鄉發展;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因生產成本的提高,國家實施沿海產業轉移的政策,讓傳統的勞務輸出地多少都能分到一杯羹,這樣,願意回家鄉發展的人也漸漸多了起來。
綜上所述,似乎留守農村的人口會有上升的可能,實則不盡然。雖然很多農民工想回去,可現實情況卻是:他們在外面工作多的有十幾年,少的也有幾年,早已習慣了外面的花花世界,回去之後能適應老家的生活麼?在外面,經過多年的打拼,他們已經有了不錯的工作,即收入來源,如果回去,他們能幹什麼?孩子都在城裡讀書,總得需要照顧,回去之後該怎麼辦?所有的關係,像社保,醫保等都在外地,回去之後這些就只能取消掉,這豈不是得不償失嗎?另外,雖然經濟形勢促使了打工者的迴流,但是回去之後,他們所面臨的情況是,在自己真正的家鄉,最起碼也得在鎮子的範圍之內,是很難找到現代化的工廠車間的,因為,產業轉移的接受地一般都是在省會和市裡,或者是在縣裡的工業園裡,並且僧多粥少,這樣,回去也是白回,不得不重新謀求新的打工目的地。
我和很多的人交流過,基本上他們所面臨的都是這些情況,對此,他們也很無奈。理性的說,農村,雖然經濟條件、現代化水平,比城市是要差一些,但是從生活環境,社會壓力,空氣質量等指標來看,農村顯然要優於城市。何況,家鄉,無論條件好壞,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對一個人的感情歸屬來說,都是有強大的吸附力的,這些,既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也受作為人對出生地生活地依戀的本性的影響;中國的春運,正是這一現象的最有力證明。
在此,又不得不提到城市化和工業化。我想,國家的城市化終極目標,不應該是把農村的人口轉移到城市,促使城市不斷的變大變強;而應該是以城市和農村各自循序漸進的工業化,來促進區域整體的城市化。假如這樣,農村的人口在自己的家門口就可以找到工作,自然不會背井離鄉;而城市,沒有了大批外來人口的衝擊,房價、物價自然會有所下降,交通擁堵現象應該也會得到緩和。
所以,只有解決了農村的工業化,才能徹底解決有家不能回這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