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壹條電影

    這個問題讓人想起吳宇森導演的《太平輪》。

    2014年底,《太平輪(上)》在中國大陸上映並獲得了兩億元的票房;半年後,《太平輪·彼岸》上映,卻最終只獲得六千萬票房。

    和票房收入相反的是兩部片子的質量:第一部獲得了網路上的大量差評和調侃,第二部卻能得到不少影迷的讚賞與同情。

    系列電影的產生,往往是因為第一部電影的巨大成功,投資方希望進一步獲利而促成的結果。

    由於第一部的起點高,加上原本並未打算拍攝續集,故事上難以銜接,因此影史上鮮有續集優於首集的。

    《太平輪》的誕生與之恰恰相反:從一開始,《太平輪》就被規劃為上、下兩部。

    與其說這是兩部前後相繼的電影,不如說這是一部電影被生硬地分成了兩部分。

    一部電影分成兩部來拍,也許是因為導演對電影完成度的高標準,也許是因為一部電影的時長容納不下大時代的波瀾壯闊;

    然而在觀眾看來就是為了多收割一波票房,多賺一份錢。

    觀眾們滿懷期待地進入電影院,卻發現電影冗長拖沓、煽情浮誇,預告片就能講明白的劇情被兌水兌到了129分鐘;

    片中眾星雲集,角色卻連話都不能好好說,莫名其妙的對白到處都是。

    甚至太平輪,這條作為電影標題名的船本身也沒出現過幾次。

    觀眾在電影院度過了兩個小時,卻被告之“船還沒上,故事還沒開始呢”,由此產生被欺騙感也就不足為奇了。

    電影到了第二部《太平輪·彼岸》才終於開始好好講故事。

    第二部的劇情、剪輯都有了大幅的進步,劇情空洞、鏡頭堆砌的毛病消失,人物行為、對話也都有了合理的推動。

    作為一部好片,第二部更是深刻體現出歷史狂潮下小人物的無力感、絕望感。

    在時代大潮下,如螻蟻一般渺小的人物,卻不甘隨波逐流,拼命地為自己、為所愛之人謀求生存之路。情節感人肺腑,主題入木三分。然而因為第一部口碑的拖累,觀眾已經不願意買賬了。

    十分諷刺的是,第二部前三十分鐘基本把第一部的故事又講了一遍,而且講得還很好。

    電影是藝術與商業的結合。

    同樣是預先規劃好的兩部曲,吳宇森的前作《赤壁》就很好地平衡了兩者,獲得了口碑和票房的雙收;

    至於《太平輪》,不但虧了錢,還虧了名聲。可惜續集質量雖好,也沒幾個人看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幼兒園孩子退學,保教費該不該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