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131822359598

    這個問題怎麼問答,從時代的進步,環境的變化,生活方式的改變,傳統的民風民俗也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改變。傳統的大家庭,大家族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而分居另處,住居分散,理應回老家一年一度的年關團聚,促膝談心,暢談發展前途增進相互瞭解,強化人之常情。科技創新,網際網路代替了更直觀的溝通,網路影片代替了手牽手的擁抱交流,小影片替代了大團圓的熱鬧氛圍,城市過年的舒適有餘,而熱鬧不足的現實,送客出門,以車代步,淡化了送君千里,終有一別,行走在羊腸小道,漫談敘舊的難捨難分,存在決定意識,順應時代的列車,整裝待發,笑迎新的2Ol9奮鬥!奮鬥!

  • 2 # 手機使用者59480155998

    還是返鄉與家人團聚,談談在外漂泊的辛酸苦辣的經歷,訴訴離散聚合的思絮,玩燈放炮,吃上熱騰騰的餃子更有年味兒。

  • 3 # 超然視野

    在遙遠的距離也阻隔不斷回家的腳步,即便是近些年來很多人覺得回家過年已經沒有以前那種所謂的年味了,但即便如此也有一個不可忽視的現實,每到過年時節,城市恍如全部成了鬼城,彷彿曾經居住在這裡的人都只是日常寄居在此而已!

    當然這個情況如今正在改變,越年輕的人越願意就在城裡過年,又或者親朋好友到一個新的城市或者地方旅遊過年,但是不能忽視的大量的八零以前的人口,仍然會選擇拖家帶口的回到自己父母所在的敵方過年,或許所謂的過年就是迴歸兒時的回憶一般,嘴上不懈的排斥而內心卻不可抗拒的嚮往!

    當然兩三代人已經定居城市的人口,已經不會有這樣的想法,也許城市已經是他們的故鄉,又或者他們已經沒有故鄉可以讓他們進行象徵意義的緬懷,但是對於進入城市的第一代或者第二代人,回到自己成長的地方或者父母成長的地方過年,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過年!

    因此留住這些人,就有點異想天開,呆在城市他們是不可能有歸屬感的,又或者他們始終不認同自己已經作為城市的一份子的事實,所以他們會義無反顧的回到他們心目中的家鄉,也許哪裡的風土人情才是他們心目中的感覺,哪裡的山水才能配的起他們家鄉的鄉愁!哪裡的純樸而又特別的鄉音才是他們最為擅長溝通表達的語言,哪裡的食物才是最能勾起他們兒時味蕾記憶的味道!

    但是若將它們就在城市裡邊,不同的口音和地區之間的風俗的不同,讓他們始終無法尋找到一種家音的共鳴感覺,他們即便是呆在城市也會各種不適應感覺!即便是參加一些活動,也會在喧鬧的外表下,無法掩飾寂寞的內心!

  • 4 # 楊智卷

    農民工在那過年是自已的選擇,千里迢迢回家過年,是親情難捨;留在城裡過年,是一種時尚,不管在那過年別忘本就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每天跑步運動多少公里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