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雕
-
2 # 北京民俗
想要回答這個問題,那麼我們首先要討論一下何為民族文化,看一下百度百科的解釋:民族文化是某一民族在長期共同生產生活實踐中產生和創造出來的能夠體現本民族特點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總和。民族文化反映該民族歷史發展的水平。是不是有點空泛難懂?其實通俗的來講,我們民族特有的節日,美食,生活習慣,宗教信仰等等,都囊括在民族文化中。
那麼說回你問題中“電影”這個載體。怎樣的電影可以稱之為上乘之作?依我看來,講好一個故事就算。可能很多人覺得講故事不是電影的基本嗎?但很多導演編劇製作人往往忽略這個根基,喜歡故弄玄虛去做一些沒有任何營養和精神的核心,再次不做討論,只舉例成功的作品。
李安導演的《飲食男女》講述了90年代臺北都會,一位每週末等待三位女兒回家吃飯的退休廚師,面臨的家庭問題與兩代衝突。藉由彼此的生活與衝突,建構出不同年齡層、不同職業的價值觀,描述的兩代關係。看似很小格局的故事,但是裡面展現的華人微妙的家庭關係和處理方法,也算是展現了我們這個民族特有的文化和感情表達方式,讓外華人能更好的領會華人的內心世界。
傳播民族文化並非一定要用高舉高打的故事,雖然說那也並非不可,比如目前中國票房紀錄的保持者《戰狼》還有最近同類型的當紅電影《紅海行動》,這樣揚國威的電影也確實有存在的必要性。但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就是透過一個簡單又溫馨感人的故事,讓你體會到了印度的民族文化,雖然是重男輕女的不良狀態,卻也是真實存在的,很有意義。
記得2015年在北大進修的時候,有一位教授講過:我們有一個誤區:民族的就是世界。這位留過洋的教授又說:正確的理解就是世界的才是世界的。
電影是一種綜合藝術,但它的確承載著傳播民族文化的屬性。但我的理解一定不是使命性的,有時對傳統文化的批評和反思,不代表不是好事,反而能反映出民族的自我反省的民族性格來。比如南韓電影《軍艦島》,將民族的一部分人的劣根反映的非常深刻,讓人反而覺得真實可信。
中國出現過兩個電影導演群,就是第五和第六代導演,他們中有不少導演就是主張拍攝反映民族性的藝術電影來傳播真實民族文化,象張藝謀早年的《黃土地》,象馮小剛的《1942》象年輕導演賈彰柯的系列電影和王小帥的電影,都能很好的反映出強烈的時代感和民族的東西。
不過中國電影還是需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援才行,這點要象南韓學習,各種流派的電影放手讓他們去實踐和探索,不然的話會被現在的商業化壓縮掉這些電的成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