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推薦大家去看《流浪地球》。 去看之前我曾懷著各種擔憂,看完之後懷疑全無。這部電影沒有狗血劇情、沒有違和設定、更沒有大賣愛國和民族主義。可以這樣說,這部電影的格局之大,完全是超越了國與國、民族與民族的界限,完完全全基於面對宏大宇宙的人類文明整體的設定,如果說有什麼主義的話,整部片倒是氤氳著一股國際主義的氣息。 無論是操著一口北京話的中澳混血“中國心”,還是與吳京角色通力合作的俄羅斯宇航員馬卡洛夫,無論是絕望自殺前“想吃一碗白米飯,最好配上味增湯”的日本救援隊員,還是陷於崩潰的南韓救援隊員。外華人的元素並非陪襯,你幾乎看不到西方科幻裡面突兀的“東方面孔”,你只會看到面對危機,人類是以一個整體的姿態出現的,並沒有什麼“一國一人拯救世界”的鬼畜觀感。 影片展示的不過是華人、中國文化面對人類共同的危機展示出自己應有的反應。主角一行人的故事只是人類為生存而戰的大背景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流浪地球》給我們最重要的啟示就是:在處理中國和世界關係的時候,中國文化首先應該是人類文化的組成部分,並基於此散發魅力和光芒。 如果說《2012》裡的中國力量表現在中國的造船能力,如果說《火星救援》裡的中國力量表現在中國能夠獨立進行太陽探索、製造大推力火箭,那麼《流浪地球》裡的“中國力量”超脫物質,集中呈現為華人的故土情節、集體主義、恪盡職守、家庭觀念。當然,還有華人從以老子為代表的不可知論戰勝有神論,從此走向世俗化社會的精神核心——人定勝天。 從開場不到十分鐘開始,我幾乎處於泣不成聲、渾身顫抖的狀態,“早幹嘛去了。”“來得太晚了。”我不斷抽噎,一個181的大老爺們在影院哭個沒停。這確實是我的真情實感,我前前後後哭去了半包紙巾。事後回想,其實電影哪裡催淚,哪裡傷感都是有定數的。 我一哭《流浪地球》的炸裂式優秀,二哭中國科幻和中國科幻電影的委屈。面對近千年來人類對災難和危機的思考這一共同話題,華人本來是極具話語權和想象力的,在依賴多感官刺激的“科幻電影”時代,華人獨特而龐大的文化與敘事無處施展,任由他人挑三揀四地演繹一番“中國形象”,彼時我們只能看美國大片滿足視聽和想象力,終於在我這個最愛科幻、最喜歡聯想的年紀,我能看到一部完完全全對標國際一流科幻、真正與中國硬實力匹配的科幻電影,我的哭、我的笑,也就沒那麼難以理解了。
真誠推薦大家去看《流浪地球》。 去看之前我曾懷著各種擔憂,看完之後懷疑全無。這部電影沒有狗血劇情、沒有違和設定、更沒有大賣愛國和民族主義。可以這樣說,這部電影的格局之大,完全是超越了國與國、民族與民族的界限,完完全全基於面對宏大宇宙的人類文明整體的設定,如果說有什麼主義的話,整部片倒是氤氳著一股國際主義的氣息。 無論是操著一口北京話的中澳混血“中國心”,還是與吳京角色通力合作的俄羅斯宇航員馬卡洛夫,無論是絕望自殺前“想吃一碗白米飯,最好配上味增湯”的日本救援隊員,還是陷於崩潰的南韓救援隊員。外華人的元素並非陪襯,你幾乎看不到西方科幻裡面突兀的“東方面孔”,你只會看到面對危機,人類是以一個整體的姿態出現的,並沒有什麼“一國一人拯救世界”的鬼畜觀感。 影片展示的不過是華人、中國文化面對人類共同的危機展示出自己應有的反應。主角一行人的故事只是人類為生存而戰的大背景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流浪地球》給我們最重要的啟示就是:在處理中國和世界關係的時候,中國文化首先應該是人類文化的組成部分,並基於此散發魅力和光芒。 如果說《2012》裡的中國力量表現在中國的造船能力,如果說《火星救援》裡的中國力量表現在中國能夠獨立進行太陽探索、製造大推力火箭,那麼《流浪地球》裡的“中國力量”超脫物質,集中呈現為華人的故土情節、集體主義、恪盡職守、家庭觀念。當然,還有華人從以老子為代表的不可知論戰勝有神論,從此走向世俗化社會的精神核心——人定勝天。 從開場不到十分鐘開始,我幾乎處於泣不成聲、渾身顫抖的狀態,“早幹嘛去了。”“來得太晚了。”我不斷抽噎,一個181的大老爺們在影院哭個沒停。這確實是我的真情實感,我前前後後哭去了半包紙巾。事後回想,其實電影哪裡催淚,哪裡傷感都是有定數的。 我一哭《流浪地球》的炸裂式優秀,二哭中國科幻和中國科幻電影的委屈。面對近千年來人類對災難和危機的思考這一共同話題,華人本來是極具話語權和想象力的,在依賴多感官刺激的“科幻電影”時代,華人獨特而龐大的文化與敘事無處施展,任由他人挑三揀四地演繹一番“中國形象”,彼時我們只能看美國大片滿足視聽和想象力,終於在我這個最愛科幻、最喜歡聯想的年紀,我能看到一部完完全全對標國際一流科幻、真正與中國硬實力匹配的科幻電影,我的哭、我的笑,也就沒那麼難以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