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先生好
-
2 # 藍風24
影響
傳統影響
《詩經》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遠的影響,奠定了中國詩歌的優良傳統,中國詩歌藝術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一、現實主義精神與傳統
《詩經》立足於社會現實生活,沒有虛妄與怪誕,極少超自然的神話,描述的祭祀、宴飲、農事是周代社會經濟和禮樂文化的產物,對時政世風、戰爭徭役、婚姻愛情的敘寫,展現的是周代政治狀況、社會生活、風俗民情,這一“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精神傳統為後世所代代繼承和發揚。
二、抒情詩傳統
從《詩經》開始,抒情詩成為詩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三、風雅與文學革新
《詩經》中關注現實的熱情、強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識、真誠積極的人生態度,為屈原所繼承和發揚,被後人概括為“風雅”精神。
《詩經》對後代文學的影響非常深遠,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首先是它開創了中國詩歌的現實主義優良傳統。其“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創作精神,啟發和推動了後世作家密切關注現實、國家命運和民生疾苦,如漢樂府民歌作家、建安詩人、陳子昂、杜甫、新樂府運動諸詩人等的樂府作品,都是對這種創作精神的直接繼承。其次,它賦、比、興的藝術手法為後世文學的創作提供了成功的藝術借鑑。其後屈原以香草美人寄情言志、表達愛憎的手法,漢樂府民歌中的寓言擬物詩,阮籍的《詠懷》,郭璞的《遊仙》,李白的《古風》,李商隱的《錦瑟》,陸游的《卜算子·泳梅》以及元曲清戲中的美刺諷喻作品,無不是對《詩經》比興手法的繼承發展,以至形成了中國文學韻味悠長、含蓄蘊藉的民族特色。至於其賦的手法,對後世文學也有頗深遠的影響。賦體文學是由它直接發展而來的。此外,詩歌、詞、戲曲、小說中亦有很多作品糅進了賦的手法。再次,它確立了民間文學在文學史上的地位。《詩經》中的詩歌絕大部分是民歌,樸素清新,生動活潑,和諧自然,給後世文人學習民間文學開闢了廣闊的道路。從文學史發展看,一種新的文學樣式,常常是先從民間孕育,然後由文人予以加工發展。歷代一些有成就的作家,也多是透過向民間文學學習,豐富自己的創作。向民間文學學習,這是中國文學發展歷史的優良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