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魚兒要喝水
-
2 # Fern_陳哞哞
在清明節的飲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節日食品。由於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的關係,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在山東,吃雞蛋和涼饅頭,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據說不這樣的話就會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餅卷生苦菜,據說吃了眼睛明亮。晉中一帶還保留著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儀式後,將祭祀食品分吃。晉南人過清明時,習慣用白麵蒸大饃,中間夾有核桃、棗兒、豆子,外面盤成龍形,龍身中間扎一個雞蛋,名為“子福”。要蒸一個很大的總“子福”,象徵全家團圓幸福。上墳時,將總“子福”獻給祖靈,掃墓完畢後全家分食。
-
3 # 武漢壹周
古人將清明節前一二日稱為寒食節。“寒食”即冷食,也就是食用時無需再加工的熟制食品。
寒食節在中國存在已逾兩千年,各地也都遵循傳統,寒食節會食用特別的時令食物以作紀念。不過因各地飲食習慣、應季時蔬迥異之故,不同的地方,寒食節所吃的食物也大不相同。
江南之地,寒食節自古有食用青團的風俗;客家人吃艾粄;北方城市大多吃饊子;廈門是薄餅、閩東的薺菜飯、成都一帶的歡喜團、泉州人的潤餅菜……而在壹周君的家鄉,當地寒食節必吃蒿子粑粑。
蒿子又名蒿草,是長江流域地帶常見的一種野草,葉片深碧,底部微微泛白,生長著細密絨毛,春季山崗林地中隨處可見。
新鮮採擷來的蒿草,是製作蒿子粑粑的主要原料。將蒿草葉片清洗後,搗碎、浸泡,用合適的容器瀝出綠色的蒿草汁,其餘雜質不要。
濾好的蒿草汁倒入一個大盆,新增適量糯米粉,均勻攪拌成團;而後再分成一個一個的小團,包入早前熬製好的紅豆沙,再放置在塗過油免粘鍋的蒸籠上,蒸十分鐘左右便大功告成。
這種甜口的蒿子粑粑,冷卻後綿軟滑膩,入口一股蒿草的清香,吃起來很有春天的味道。
還有一種鹹口的做法,也是將蒿葉搗碎出汁,但不必過濾;而是將所有的蒿葉碎與米粉、臘肉丁混合在一起,再加一點鹽攪拌均勻。
這種鹹口的蒿子粑粑,除了蒸制,油炸也酥脆鮮香,別有一番美味。
-
4 # 頭條美食
其實清明節的話,我們家這邊是不太會吃什麼的,主要還是青團吧,,綠色的,跟春天很搭的呢,真的很開心,那麼漂亮的顏色,青團的寓意據說還是很美好的呢。
而且這個是隻有清明節前後才會有的哦,其他的時間基本不會有,應該算是時令食物了吧~~
而且在清明節的時候還是可以吃一些草莓啦、蔬菜啦之類的食物,這些都是很讚的,春天的我們還是要多出去轉轉呢,多吃美食,想想都美得不行不行的呢~~
回覆列表
清明節的美食,五色糯米飯,廣西南寧,要吃用純天然的,植物染料把糯米染成紫、紅、黃、黑、和糯米的本色白色,放進木桶蒸屜裡蒸熟,這是祭祖必吃的一個小吃。